善用学术讲座,提高科技创新意识研究.pdf

善用学术讲座,提高科技创新意识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效的选样是可以考虑将学术管理々行政管理适当分流,一方面有利于强化学术管理功能-另 方面有利于 管理现代化手段的实施.当然.并幢的情况不同,兼顾良种功能的管理体制不必完全一致: 创新人才培养足项全面柏教育改革任务.单他的切^点是在教学环节。所以,数学管理者首先必须 自我改革,学校教务处应致力于教学计划与管理制度的创新改革.井把改革的成果献给受教育者;同时, 创新人才培养还需要依靠教师与学生的政革精神来支撑,它应该戚为学校各方丽改革的核心任务和共同任 务和共同目标。 第三,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人是环境的产物,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同样依赖于创新教育的环境。 针对当前实际,适当着重营造两种环境:一是创造一个民主的.自由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培养自由的 讨论风气,彤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在争鸣中不断地激发同学们的灵感,不断地巩固知识, 不断地创新。二是创造一个交流与台作的环境。就是要不断提供不同类型、不同专业学生互相学习、交祈c 的环境、如为文、理、工、农、医等不同学科的学生提供互相骨作变褫的机会和场所;提供产学科研一体 化的实践环境,让学生直接与社会接触,到社会中去实践.“社会中的课题做毕业论文等;加强与国外大 学的联系,增进国际问的交流,让学生能及时了解世界领先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增强自土创新 的意识。 第四.给学生以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孛间。创新总是在问题解次中发展起来的.问题解决是创新的 _十壤,虽然井不定所有问题解决部包含有创新,但创新无疑都包含着问题的解央。止是从这年一认识出 发.许多教育学家厦心理学家都是把创新与问题紧密地联系冉一起的,因为两者的运作过程有一定的相似 性,井且创新总是在对不同问题或困境产生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澄有给学生丝毫自主学习的机会,也就 没有为他们提供进行探究的渠道.创新也就无从谈起。 培养创新人才同时需要教育的创新,需要教师创新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善 于发现每一位学生的创造力,使他们潜质得意施展和显示。从一定程度E说,教育的创新根本在于教师的 创新。2l世纪的教育,本质上是教师素质的竞争。 第五,敬励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创新的关键在于活力。创新人』是具有主动创造而不是被动工作学习 的优秀人才,因此应当建立一套适台创新人才培养的选择机制,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活力-提高他们的 创造激情. 目前实行的学生质量衡量标准只是通过检查学2#对已有知阻和技能的章握程度进行评价,缺乏对学生 思维和能力纳衡量标准.挫伤了学生思考、分析和创造的积极性。应当在理论课考试中适当加大衡量思维 分析能力的题目比倒,同时,在实验课程的实验内容上增加设计性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比值,重新为创新 人才提供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条件,使创新人才能得到激励、发现和培养,同时在学生中产生示范教应。 作者简介 *tF.女.1977 **秀#§女&%导#*.《女i《I#女,*寿女I等£荣#}。女十£表☆i i女H≈j自自,擘ig≈裁f}自q**E等}自。 魏率王海军杨建民 (沈阳工业大学t10023) [摘要]十共十央在2000年皇匡科学技术太鲁上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其十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 创新精神是重要内客之一。建设创新型国家先要从创新型教育抓起,太学处于教育体系的顶层.是国家高 层次创新人才的i要培养基地,其根幸任务就是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思维、剖新耗力的高素质^才,作为科 研十n.高处于科研体系的±游棱☆.是国束基础研究的主萍孝高新技术的i要源泉。学术讲座有础于 38 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科研创新意识,同时,对于活跃学术气氛,激发教师从事科研的热情,提高教 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学术讲座创新意识 中共中央在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其中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创新精 神是重要内容之一。建设创新型国家先要从创新型教育抓起,要从招生制度、培养理念、培养方式等方面 变革。大学作为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我国的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关键在于培养出的大批毕业生是否具有 强劲的社会竞争力,是否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大学对人才的培养方式、方法 和途径多种多样,然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术讲座对于创新人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精品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