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盆景造型艺术》岭南盆景发展概况(一).docVIP

《岭南盆景造型艺术》岭南盆景发展概况(一).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岭南盆景造型艺术》岭南盆景发展概况(一)   编者按:岭南盆景是中国盆景八大传统流派之一,其以修剪为主的“截干蓄枝”技法,不仅被岭南地区众多盆景艺术家所推崇,而且还吸引其他地区及流派的艺人争相学习。及至今日,其已成为制作盆景的基本技法之一。   已故盆景大师、原广东省盆景协会副会长刘仲明先生在岭南盆景的发展历史、艺术风格、创作原理、栽培管理、造型技法等方面颇有创获。他积二十余年盆景创作经验,与女儿刘小玲合著《岭南盆景造型艺术》一书。我们从本期开始摘编此书中的精义,以供广大盆景爱好者学习。   岭南盆景以其绵延而旺盛的生命力,从晋朝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并以独特的风姿走向世界,举世瞩目。在中国盆景众多的流派中,岭南盆景是一个年轻并具有独特风格的流派。一道高耸的梅岭,隔阻了来自北方凛冽而干燥的寒风,形成了岭南温暖湿润的气候。也正是由于地域关系,使岭南盆景从成长的初始阶段就走上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全新的路。      岭南盆景形成自成一派的独特风格,源于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发展到今天,已有8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近一个世纪的岁月里,岭南盆景得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而迅速发展。在“树不盈尺、石大如拳”的案头清供的小品基础上,经过不断扬弃,不断演变,不仅使作品的外形“长大”为树高1米以上的大型盆景,而且作品的内涵也逐渐摆脱了肤浅庸俗,注入了苍劲雄浑、飘逸潇洒的艺术神韵,而登上大雅之堂。成为大园林、大宾馆、大酒家、大礼堂的艺术摆设。还作为中国盆景的一个流派到国外参加各项比赛和展览,为国家赢得了令人骄傲的荣誉。   岭南盆景的发展占尽了天时、地利的优势。南粤地处亚热带海洋气候的范围,终年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土地肥沃、有利于各种植物的生长。广州又地处祖国的南大门,交通发达,是一个较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人文地理因素使广州地区的人有更多机会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从而给岭南盆景带来清新活泼的气息,这是岭南盆景得以迅速发展的客观原因。在20世纪初期的广州,已经是一个商业城市了,商人、医生、学者和其他的自由职业者较多,这些人在经济、时间和场地上都较为充裕,他们之中的一些人组成了岭南盆景的最初创作队伍。随着时代的进展,这支队伍不断更新,不断扩大,经过一部分人对岭南盆景艺术的研究探索,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并且成为中国盆景中发展最迅速,最有发展前途的流派之一。   岭南盆景的发展经历了盆栽一盆景一形似一神似一枝法研究以及发展等几个阶段。   1 盆栽――岭南盆景的萌芽期   在岭南盆景称为“盆景”之前,人们将“盆景”称作“盆栽”。盆栽这一名词现今海外仍惯于沿用,定义是指人们从山野里挖来一些小树栽植在盆钵之中,供在案头,作为室内清供玩赏,以期增添“室有山林乐”的高雅情趣。它本身不能独立地成为一景,更没有特定的观赏艺术价值。当时盆栽的树种有九里香、雀梅、满天星等,尤以水横枝为多。人们喜欢种水横枝,主要是因其水培土植皆宜,而且容易生长,所以沿至今日,仍有不少人都喜欢种植水横枝。这个“盆栽”时期大约是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人们习惯称之为岭南盆景艺术的萌芽期。   2 盆景――岭南盆景的初级阶段   到了20世纪30年代,人们逐步意识到栽植在家里的小树若做成各种各样的形象,会更富有情趣。所以凡得到一株树坯,必先仔细地观察,琢磨其象形,久而久之,各种自然状态的树坯就被想象成各种形状,如人物、动物等,后来又进一步发展到利用柔韧的枝条进行蟠扎,成为“象形盆景”。于是,岭南盆景便出现一个飞跃,由盆栽发展为盆景。这一时期的艺术特点是:采取坯材的自然象形再配以石湾公仔的头,做成树身人头,也有利用枝条柔韧的榆树、满天星等扎成神像、麒麟、孔雀等大型动物盆景。由于“蟠扎”也是一种工艺,有比较容易让人接受的寓意,所以,延至今日,仍然有人创作。并且在各类型的展览(如“花卉博览会”、“园林博览会”等)作为绿化小景而出现。   3 形似与神似――岭南盆景的成熟阶段 因树造型是岭南盆景创作思想形成的第一步,这一发展过程为后来的追求形似的艺术思想打下了基础。盆景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贵在“改革创新”。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一些栽种盆景的人已不满足于案头清供的盆栽,也不满足于像什么就造什么的“蟠扎”工艺,而开始研究怎样利用从山野挖来的树桩,变成自己心目中的一个“景”。“象形扎作”的手法被放弃,利用树木生态进行简单的截枝的技法逐渐被人们接受了,盆景创作的发展也从“状物”转到了追求自然树木形似的阶段,进入了“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创作思路。   由于当时赏玩盆景的风气在广州已很流行,便出现了贩卖专供制作盆景的树木坯材场地。这些场地曾先后设在广州的文德路陈家巷、玉带濠、登峰路、西荣巷、惠福路(20世纪80年代在清平路)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