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户一棚促民增收.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户一棚促民增收

一户一棚 促民增收 ——北京最美的乡村南河村 房山区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 朱文生 走进南河村,柏油路面映衬两侧汉白玉护栏,更加洁白。护栏外花卉和文化墙装点街道整洁靓丽。路两旁建有秸秆气化站、卫生室、便民超市、健身广场、设施大棚,育苗温室等各项服务网点和生产设施。街道、胡同和健身广场有太阳能灯,天黑自动启动,彻底改变了农村夜晚黑淅淅的历史。家家安上了自来水,有了下水道,再也不愁污水没处倒了。厕所改成了水冲式无害化式,干净、卫生、无异味。屋顶有太阳能热水器,农民忙碌一天也能洗上热水澡了。做饭用的是秸秆气。农民高兴的说如今我们的生活不比城里差。 房山区大石窝镇南河村是2006年新农村建设的市级试点村。全村420户1280口人,有1595亩耕地。 2002年南河村连续被评为区级“五个好”村党支部,2003年以来被评为市级“五个好”村党支部标兵和首都文明村。2006年被评为“北京最美的乡村”。 一、抢抓机遇,砂石经济逆转贫困面貌 2001年,南河村人看着北京市迅速发展的城市建设。村党支部决定要抢抓机遇,大力发展砂石开采、砂石加工、砂石运输,使一直沉睡在南河村脚下的砂河底成了聚宝盆,让集体年收入越过了百万。2002年有了钱南河村首先投资30万元修建了村文化广场,让村民活动有了场地;投资100多万元建起了秸杆气化站。秸秆气化站的建成,让村民摆脱了传统的烧柴烧煤时的烟熏火燎,用上了节能、省钱、便捷、干净的秸秆气,也和城里人一样,用燃气灶做饭,既省事又卫生。仅此一项每户村民每年就省钱上千块。2003年,对村街道进行了硬化、绿化,实现了“村路硬化家家通”,“四季常绿、三季见花”,村容村貌得到了初步改善。 二、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发展支柱产业 2003年,北京市开始治理砂石开采业,南河村成为治理重点之一。砂石场关了,断了经济来源,怎么办?为了解决村产业发展问题,经过多方考察论证,“两委”班子确立了“发展循环经济、打造绿色种植基地”的发展思路。刚开始也不顺利,试种的红薯,因销路问题失败了;试种的菊芋,由于效益不理想搁浅了。于是南河村又先后到山东寿光、临淄,河北涞水、徐水等农产品种植发达的地区,获取致富真经。终于在2003年8月,南河村全体村干部克服没有经验和技术不足等困难,硬是自己动手建起了占地8亩的5个大棚,并由村干部和党员先期试种蔬菜,第二年5月终于有了收获,5栋大棚平均收入超过2万元。 三、转变职能,服务群众打造富民平台 大棚蔬菜的试种成功,调动了大家的种植积极性。可先期投入大,种植技术含量高,又让很多百姓望洋兴叹。为打消群众思想上的顾虑,解决资金的不足,支部制定了蔬菜大棚种植的扶持政策和管理办法,实行“集体筹建,个人经营”的原则,即蔬菜大棚、水、电、路等硬件投入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由集体负责。给每个种植户补助资金3000元,起步资金,用于购买草帘、棚膜、种子、化肥等。村还为资金短缺的农户担保贷款1万元。一系列的帮扶措施,解决了村民先期投入无资金的困难。2004年在原有5个试验棚的基础上,猛增到57个大棚,蔬菜基地的整体框架基本形成。为解决种植技术问题,聘请农科院蔬菜种植专家和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对种植户进行蔬菜栽培、大棚维护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并进行现场技术指导。还出资购置了与种植蔬菜相关的书籍、光盘等发给种植户。村党支部还积极发挥蔬菜种植服务中心的能动作用,定期到大型蔬菜集贸市场进行宣传推广,并根据市场行情,构建起了棚内销售与市场销售相结合、菜贩销售和蔬菜经纪人销售相结合、来人定销与外出推销相结合的立体销售网络。到2006年底,南河村蔬菜大棚已发展到362栋,实现了有劳动力的家庭每户一棚,户均增收万元的发展目标,并完成了蔬菜综合交易市场和蔬菜加工厂的基础建设工程。 四、完善设施,改善农民生活内涵 为改善村容村貌,完善生活配套服务设施,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南河村先后投资15万元,建成了占地200平米的社区服务站;投资45万元,新建了470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为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南河村还组建了40人的腰鼓队。新建文化墙1000平米,精神文明宣传灯箱10块、文化长廊20平米,大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对水、电、路等进行了全面改造,实现了“五化五入户”。五化:即对村主路、支路都实施了硬化、绿化、亮化、净化和美化;五入户:即自来水、秸秆气、太阳能、有线电视、宽带等都入了户,初步实现了北京市提出的“亮起来、暖起来、循环起来”的新农村建设要求。 五、民主治村,健全各项制度 南河村的干部,想工作、做事情,处处从百姓的切身利益出发,事事遵从村民的意见的建议。如2002年春天,集体的钱怎么花,成为全村百姓关注的焦点。班子会上提出修路,可村民代表的意见是连年干旱,村里严重缺水,应该把钱用在打机井和防渗渠的维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