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云驱雾鉴仿踪.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拨云驱雾鉴仿踪   拍卖场上,赝品随处可见,这是不争的事实。当你对拍卖品还不了解的时候,会觉得满眼都是好东西;当你有了一些收藏知识和经验后,可能就会觉得一眼望去,假东西实在太多了。   有不少收藏者认为,这是指小拍,大拍上拍品标价那么高,不会有赝品吧!在他们心目中,国内外赫赫有名的大拍卖公司不会有赝品上拍。   我们入这门不久,不能做出肯定的答复。2007年中,我们跑了几家大拍的预展,在云里雾里摸索,看到一些可疑的蛛丝马迹,说出来与同道交流,共同提高眼力。      名家上款不保真      2007年10月中旬,我们在参观北京一家拍卖会预展时,看到一幅潘天寿《松石图》,上款为“伏罗希洛夫主席同志导正”,图录中的注解为“为前苏联国家领导人伏罗希洛夫访华而作”。设色纸本,题画名为“江南风物近何如”,落款时间为“丙申”年即1956年(图1)。      过了十来天,我们在另一家拍卖会上,又看到了一幅潘天寿的《秃鹫图》,比上一幅略大一点。上款与画名均与上一幅相同,时间为“丙申”年,只是上一幅标的是指画,这一幅没标(图2)。   经我们仔细回忆,想起上半年我们还在另外的拍卖会上,看到过与以上两幅构图略为不同的另两幅潘天寿画给伏罗希洛夫的《鹰石图》。我们参加的拍卖会并不算多,却在几个月内看到了四幅同一上款的潘天寿《鹰石图》,这不能不使我们产生疑问。伏罗希洛夫是前苏联的重要领导人,一次访华,潘天寿能给他画那么多幅画吗?画给伏罗希洛夫的画,应该送给了他本人,被带到前苏联,怎么会流落到中国的民间呢?即使潘天寿当时画了几幅,只选送了一幅,其他未被选中的能那么随意处理吗?以后还会不会在拍卖会上再见到似曾相识的面目呢?由此,我们觉得,这些画很可能是赝品。   拍卖会上许多书画的上款是名人、政府官员等,拍卖会的组织者常常醒目地标出“×××专题”或上款为同一名家等,这些拍品的真实性也是靠不住的。我们看到一场拍卖会上以一位文化名人为上款的书画专场中的近四十幅作品,觉得其中鲁迅、郭沫若等人的作品与真迹就相距较大。      短时期内面目相近的名家作品纷纷登场疑点大      在2007年秋拍的大小拍预展中,我们看到了多幅面目十分相似的齐白石《松鹰图》(图3)。开始我们没在意,后来一而再再而三看到大师面目相似的作品便特意关注了一下。《松鹰图》都是水墨纸本,主体是一只鹰,鹰侧立,头多朝右,少数朝左;背景是松树的枝杈和松针。大多是立轴,我们看到的只有一幅是横幅。从大拍到小拍,几乎场场都有,估价从600万元、300万元、200万元以至几百元、一百元不等,相差甚巨。价格虽然相差很大,但构图、笔墨都相差不远,这里面有没有真品我们不能下结论,但一时间内出现这么多大师的面目相近的作品总让人感觉到蹊跷。总不会是大师复活为这些拍卖会赶制的吧!         一场拍卖会某位名家作品数量过多要警惕      在2007年北京一家拍卖会的秋拍中,李可染的绘画作品就达21幅之多,其中不少是李可染的大幅山水之作,有的堪称代表之作。在全场琳琅满目、争奇斗艳的画作中,格外灿烂,光彩夺目。但看过之后,头脑冷静下来一想,总觉得值得怀疑。   据介绍,李可染对于自己的创作,持异常严肃认真的态度,何况其作画的速度是慢而不快的。一画之成,少则几天,多则十几天,几个月,稍有不如意,又往往废弃,自称“废画三千”。所以,其传世的画迹,十分稀少。据不完全统计,“文革”之前所作,不足400张;“文革”之后所作,亦不足400张。即使说这个统计可能有遗漏,数量会超过此数,也不可能超过很多,怎么会在一场拍卖会上出现这么多李可染的作品?   这样的情况会经常遇到。在许多拍卖会上,黄胄、张大千、齐白石、范曾、潘天寿、钱松等新老大师的作品,都会有十多件之多。遇到这种情况,就要多个心眼,这里头十有八九有假。      著录于出版物中的书画有赝品      2007年北京一家拍卖会上,有一幅李可染的《春雨江南图》,笔墨、构图都有大师的风韵,画后还注明著录于《中国美术馆》一书中。我们便找来这本书与展品仔细对照,无论是整幅作品的构图还是局部的细节处理,包括一般说较难处理的烟云雾霭都几乎是分毫不差,我们感到这可能是一件真品。      可过了没几天,我们在另一家拍卖会上,又看到了同这幅作品完全一样的李可染大师的《春雨江南图》(图4),只是落款有所区别。对于创作态度十分严谨的李可染大师来说,是不可能出现这类“双胞胎”的。   俗话说:买的不如卖的精。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伪的手法越来越先进,越来越高明,普通收藏者是永远也无法企及专业作伪者的。据介绍,木版水印就能达到乱真的水平,照相复制甚至能百分之百地相似。目前作伪者还使用了哪些先进的作伪技术不得而知,所以,看到作品同出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