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导学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课件.ppt

[多维互动苑] 一、小组研讨 1.《醉花阴》全词写“愁”,但“愁”字只出现了一次。词人在这首词中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参考答案: 这首词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烘托词人的愁苦之情。“薄雾”“浓云”勾画出一种暗淡阴沉的天气,烘托出一种沉郁气氛。室内香炉里轻烟飘散,让人倍感白昼难熬。这两句移情入景,渲染出浓烈的愁苦气氛。其余如“玉枕纱厨”、“帘卷”的西风、清瘦的“黄花”,都共同营造了一种凄凉感伤的意境,烘托了词人愁坐空闺的思夫之情。“一切景语皆情语”,词中的景物描写正是如此。 2.联系时代背景与词人遭遇,分析《声声慢》中“愁”的内涵。 参考答案: 国愁,家愁,情愁;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孤苦无依。词人表达的是一种“愁”绪。通过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充分展示她所处的冷清悲凉的环境气氛,以及她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的巨大悲痛的内心世界(或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二、师生探究 1.《醉花阴》的上、下片有何内在联系? 参考答案: (1)词的上片写秋凉情景。 ①首二句就白昼来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瑞脑销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②次三句从夜间着笔,先点明节令:“佳节又重阳”。随之又从“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入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而贯穿“永昼”与长夜的则是“愁”“凉”二字,深秋的节令、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这是构成下片“人比黄花瘦”的原因。换言之,为下片“人比黄花瘦”做了充分的铺垫。 2.体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句中“愁”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 这一句总括上文,是说在“愁”之外另有一层深意:“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次第”三字极其有力,一笔收住,总括上述种种情景;“怎一个愁字了得”又放开一步,开拓出一种含蓄的境界,让人想象,发人深思。词人满纸呜咽,笔笔写愁,难道除了“愁”外,还有什么难以言传的心事?这明明是提醒人们,这里除了悲欢离合、春忧秋愁一类私愁外,更有时代的、民族的、国家的“公”愁在。这结尾,能调动读者的思想活动,从而扩大并深化主题,大有“回肠九回后,犹有剩回肠”的艺术效果。 3.《醉花阴》和《声声慢》两词中都写到“黄花”这一意象,其含义和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 参考答案: 《醉花阴》中,作者以“有暗香盈袖”的黄花,象征词人自己的美好年华;虽“人比黄花瘦”,但不失孤芳自赏的潇洒。在这首词中,词人把花和人联系起来,借“花”之“瘦”象征“人”的“憔悴”,表达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写到了“黄花”。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的象征,词中由景入情,黄花是写实的,菊花枯萎凋落,落瓣纷纷,堆积了一地,花都憔悴了,没人摘花送给自己。这里既隐含着对生命将逝的悲哀,又表现了词人晚年孤苦飘零的愁境。 4.《醉花阴》和《声声慢》都是写“愁”的名篇,两者在写“愁”上有什么不同?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理解诗歌情感的能力。这首词通过刻画西湖游人的动作和神态来表现他们的不同情感。“番腾妆束闹苏堤”写女子们梳妆打扮后来到苏堤赏春的热闹情景,表达出女子们的爱春之心。“凌波寸不移”则写女子赏春后驻足流连不忍离去,表达的是女子们的惜春之情,“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则表现了游人们对春天归去的叹息与无奈。 答案: 翻腾妆束,闹春苏堤,爱春之心;步履迟迟,驻足流连,惜春之情;三三两两,唤船离去,叹春之意。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在描绘春天美景时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香红渐渐稀”从整体上表现春意阑珊的景象,是写景;“花褪雨,絮沾泥”则从细微处着眼,表现雨后春花凋零,沾染泥土的残败,蕴含情。既有对春末的概括性描述,又有对具体景物的详细描写。点、面相互映衬,丰富了本词的情感内涵。 答案: 香红渐稀,是面的描写;花褪雨,絮沾泥,则是点的刻画。勾勒写意,细节传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以景起情,丰富了词作情感内涵。 训练案—巩固训练 谢谢观看! 语 文 必修4 第二单元 宋词流韵 晨读案—心灵点灯 预习案—聚沙成塔 研读案—多维探究 训练案—巩固训练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晨读案—心灵点灯 预习案—聚沙成塔 研读案—多维探究 语 文 必修4 第二单元 宋词流韵 晨读案—心灵点灯 预习案—聚沙成塔 研读案—多维探究 训练案—巩固训练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