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钩收藏趣谈(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带钩收藏趣谈(上)   盘点2007年的国内拍卖大事件,有一件事是不能不提的。号称“中华第一带钩”的一只战国至西汉年问九镶带钩,估价高达一千万元人民币,却在上拍卖会的最后关头被文物主管部门认定为有问题而紧急叫停,在业内引起一片哗然。此事的余波虽然尚未完全平息,但“带钩”这一以往“名不见经传”的收藏品种,近一段时间来却越来越频繁地见诸媒体,成为收藏界关注的一个新热点。   但对于“带钩”及带钩收藏,国人知之者仍然甚少,谨以本文为收藏爱好者展现一个多姿多彩的带钩世界。      一、带钩的用途      带钩,一言以蔽之,就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的挂钩。古代带钩首先是实用品,主要用来结带之用。有关带钩是实用品的文字和实物,历史上都有大量记载,在大量古墓挖掘中也得到印证。秦始皇时期,秦军作战的策略首先是消灭敌人,然后是保存自己,所以军人装备尽量做到轻装简行。当时士兵下身不穿铠甲,凡是不利行军打仗的装饰一律不带,带钩是必备必用之物,常挂于腰间。   前些年,在陕西汉阳陵汉景帝的陵墓中出土了大量仅有两厘米长的小型带钩,在一座墓葬中出土数量众多的小型铜带钩,在其他墓葬中还没有出现过,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后来,考古人员从同时出土的大量无臂陶俑身上找到了答案:这些陶俑当年身穿鲜艳丝绸衣裳,随着岁月流逝,木制手臂和丝织衣裳已荡然无存,只剩下赤条条的陶身。据此推断,原先每个陶俑身上应该都有一个系腰带的小带钩,衣裳木臂腐烂,带钩脱落俑体,但实物保存至今。这证明带钩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   友人曾收藏有一只20厘米的大型带钩,造型奇特,龙首琵琶形体身,满身错金错银,带钩背有“干支丙午年五月位至三公”十一个文字。在汉代三公是指司马、司徒、司空,是朝廷最高行政长官。从带钩的文字内容上看,是一句吉祥语及祝愿词。由此可见,特大型带钩不可能是实用品,而是以礼品的形式出现的:如下级送上级的“贡品”,上级给下级的“奖品”,也可作为朋友之间互赠的纪念品。事实上,带钩也是一种摆件,是观赏品。特别是那些体长不足一厘米的微型带钩,握住手中可把玩,很可能是古人用来行酒令的码子和赌博用的赌具,当然这需要专家进一步考证。      另外,有一些带钩,其纽本身就是一个印章,这种带钩也叫带钩印,一物两用,既是带饰,又是印章,带在身上十分方便,真是一举两得。1979年,河南固始县侯占堆一号墓出土一枚玉带钩,长仅2.1厘米,钩首如鸭头状,钩身遍琢蟠虺纹、涡纹和S型纹。类似带钩在陕西省凤翔县高庄春秋晚期秦公一号大墓殉葬坑中,以及山东临淄故城春秋晚期大墓的殉葬坑中均有发现。此类小型玉带钩已与战国时流行的玉带钩十分接近,主要是用来挂小型物品用的襟钩。在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内午带钩”,兽首钩、圆钮,钩身作怪兽抱鱼状,通身错金银,嵌松石装饰。背面有铭文:“丙午钩,手抱白鱼中宫珠,位至宫侯”。此带钩造型颇为奇特,兽形象怪异,装饰华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这种带钩既具实用性,又是礼品,也可作为纪念晶,也是一钩多用。   笔者在朋友家中还见过一件精敛的鎏金带钩,是虎符形,中间对称分开,合缝处有一销钉,这大概是用来调兵遣将的兵符,也可能是男女之间的一种信物凭证,仍有待考证。      二、带钩的取材      带钩的用料十分珍贵,同时涉及范围很广,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金。金是贵重金属,用金做的带钩当然也就更难得了。纯金带钩在战国就有了,一般体型不大,做工精细,有些上面镶嵌绿松石,但数量较少,秦以后很少见到。   银。纯银带钩较纯金带钩数量要大,品种也多。特别在春秋战国时期,许多错金、包金、镶嵌玉和绿松石的珍贵带钩都是在银带钩上加工的。纯银带钩到了唐代还继续使用,不过风格大不相同,钩首成球状,钩体成片状,上錾珍珠底,雕刻宝相花,完全是唐代金银器的风韵。   铜。铜带钩是带钩的主体,绝大多数带钩用料是铜,带钩用铜分为青铜、红铜两种。素面带钩,各种造型各异的带钩都用青铜,因为青铜有熔点低、硬度高的优点。而红铜软,可塑性好所以错金错银、镶嵌绿松石的带钩一般用红铜。有些带钩是青铜,但上面镶嵌红铜,构成各种美丽的图案。   铁。铁带钩主要出现在战国,一般都错金错银或者包金。但铁带钩一般比铜带钩锈蚀严重,品相不佳,保存十分困难。因为铁带钩见潮容易生锈,底子也会泛起,变成豆渣状,所以要绝对密封,要加干燥剂,不然在很短时间内铁带钩就会变成铁沫子。      玉。良渚时期就出现了玉制带钩。从西周战国到宋元明清,玉制带钩几乎与中国玉器是同步发展的。所以说在带钩这个群体中,玉带钩数量最大,品种最多,流传时间最长。玉带钩用料很杂,有蓝田玉、南阳玉、岫岩玉,但主要是以新疆和田白玉、青白玉为主。   除上述材料外,带钩用料还有翡翠、玛瑙、水晶、绿松石、琉璃、瓷器、象牙、骨、碧玺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