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钻削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docxVIP

振动钻削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振动钻削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

Ξ振动钻削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王立平杨叔子杨兆军王立江(华中理工大学(吉林工业大学武汉430074)长春130025)【摘要】概述了提高孔加工质量的重要性,评述了振动钻削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归纳了国内外主要专家学者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并且展望了振动钻削研究的前沿问题和发展趋势。【关键词】振动机械加工钻削专题综述业大学的刘华明教授、吉林工业大学的王立江教授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陈鼎昌教授等高校中的学者对振动钻削进行了许多理论与实验研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其中有些成果已走出实验室,开始应用于生产。0引言据统计,孔加工是金属切削加工中最重要的工序之一,约占所有金属切削加工工序的33%,各国钻头的产量占刀具总产量的60%,我国每年生产钻头用的高速钢消耗量约占刀具生产中高速钢消耗总量的70%。可见,在机械加工中孔加工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和计算机等行业,孔加工更显示出其得天独厚的重要地位。例如,一架F-16战斗机上有24万个以上的连接孔,一架波音747约有200万个连接孔,机械连接工作量(不包括总装)约占机械加工工作量的20%。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孔加工的数量与日俱增,孔加工的地位也不断地在升级,同时要求孔加工的质量也越来越高,这无疑给孔加工带来巨大挑战。目前可以用来加工微小孔的方法虽然很多,但在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生产实用性最强的仍是采用麻花钻的钻削加工。然而,以往的大量实验结果证明,普通钻削难以完成这一历史使命,非传统的振动钻削新工艺越来越显示出其优势。振动钻削是建立在振动理论和切削理论等理论基础上的新颖的钻削加工方法,属于振动切削的一个分支,与普通钻削的根本区别是在钻孔的过程中通过振动装置使钻头与工件之间产生可控的相对运动。振动方式有三种,即轴向振动(振动方向与钻头轴线方向相同)、扭转振动(振动方向与钻头旋转方向相同)和复合振动(轴向振动与扭转振动迭加)。其中轴向振动易于实现,工艺效果明显,是振动钻削中占主要地位的振动方式。振动的激励方法主要有超声波振动、机械振动、液压振动和电磁振动,其中超声波振动通常在16kHz以上,所以也称为高频振动钻削,其它三种振动方式频率一般在数百赫兹左右,故称为低频振动钻削。振动钻削改变了传统钻削的机理,在振动钻削过程中,当主切削刃与工件不分离(不分离型振动钻削)时,切削速度和方向等参数产生周期性变化;当主切削刃与工件时切时离(分离型振动钻削)时,切削过程变成了脉冲式的断续切削。当振动参数(振动频率和振幅)、进给量和主轴转速等选择合理时,能够明显提高钻入定位精度、孔的表面粗糙度、尺寸精度和圆度,降低出口毛刺、切削力以及切削温度,延长钻头寿命等1~3,其优良的工艺效果已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关注。自1954年由日本宇都宫大学的隈部淳一郎教授创立振动钻削以后,美国的W.Hansen、前苏联的V.N.Poduraev和E.A.Satel、日本的足立胜重、岸本、和小山富夫以及我国陕西机械学院的薛万夫教授、哈尔滨工1振动钻削的国内外研究状况111振动钻削理论的研究状况70年代中期,在人们发现了振动钻削具有的一些优良工艺效果之后,为寻求科学的支持,国内外一些学者开始从理论上对振动钻削的机理与特性进行探索,至今20多年来,主要对振动钻削的“钻头刚性化效果”理论、动态角度理论、振动断屑理论、脉冲能量和应力集中理论等进行了分析研究。隈部淳一郎教授在他的著作《精密加工振动切削基础と应用》中,率先提出了超声波振动钻削的“钻头刚性化效果”理论。在他构造的钻头动力学模型中,把钻头抽象为自由端具有集中等效质量M、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x向和y向)上的等效刚度为Kx和Ky、等效阻尼系数为Cx和Cy的悬臂梁,并受到脉冲宽度为tc、周期为T、两个垂直方向幅值分别为Hx和Hy的脉冲力作用使钻头产生横向位移x和y,从而构造出钻头在两个方向上的运动微分方程,并进行了求解和分析。进而指出,普通钻削钻入时钻头的位移是静态位移,不随时间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振动钻头的静止化效果”,原因是振动钻削钻入时,钻头位移减小到普通钻tcT削时的T倍,相当于钻头的弯曲刚度增加到原来的tc倍,从而提高了钻头抗弯曲的能力,使钻头垂直钻入工件,因而具有“钻头刚性化效果”,而且他还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隈部教授的这一“钻头刚性化效果”为超声波振动钻削的钻入定位精度奠定了理论基础,曾被学者们多次引用并加以论述。其次,隈部教授还提出了脉冲能量与应力集中理论,认为在分离型振动钻削时,钻头由普通钻削时的连续切削转变成振动钻削时的脉冲式切削,特别是横刃由连续挤压工件转变成脉冲式楔入工件。他还将脉冲式切削形象地比喻为石匠用錾子錾石料,这种情况下如同储存在电容器中的电能在瞬间释放一样,利用瞬时能来加工,然后再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