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案例:违章致残 忏悔终生
2001年11月8日,李强参加完队上的早点名来到站上,换好工服,接受安排的工作并参加站长当天的班前安全教育。 针对当天主要工作--查油嘴,站长着重对安装了防盗箱油井的操作应注意的危险部位,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都一一作了安全警示要求。 之后,李强开始了当天的第一项工作——到西53-2-1井查油嘴。由于该井原油粘度较高,且出砂严重,根据生产需要采用了玉田通用机械厂出产的ELD80-33型螺杆泵采油。该螺杆泵地面驱动设备有变速箱、电机、井口及方卡子,为防止发生安全事故,我队在电机皮带轮处加装了防护罩。由于53-2-1井产量较高,油质较好,为了防止不法分子盗油,在井口上安装了防盗箱。 当时一起到该井查油嘴的还有该站站长郑红梅和另一名员工陈军。工作中,由于管钳工具损坏,站长安排陈军、李强两人先连接双翼流程,然后,自己去距井60米的工厂借工具。 , 工作中,陈军在防盗箱内连接双翼流程,李强却爬上了防盗箱顶部,脚下一滑,身子向旋转的泵杆倾斜,出于本能反应,李强顺势抓住了高速旋转的泵杆,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平日为保护自己的手套,现在变成了致命的武器。手套被泵杆死死地“咬”住,李强整个人随着泵杆以每分钟100多转的速度旋转起来。 站长和陈军发现后,果断的拉下电源闸刀。李强在泵杆缓慢减速的同时,被巨大惯性甩出6、7米外的空地上昏死过去。刚才还是好端端的一个人,在瞬间却失去了知觉,在场的人惊呆了,站长郑红梅在刹那的惊慌后,立即报告了队上,队领导火速赶到事故现场将不醒人事的李强送往医院抢救。 经诊断李强8条肋骨骨折,左下窝软组织撕裂。庆幸的是李强没有被甩到该井长停的抽油机上,否则巨大的撞击可能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从工作内容看,李强当时是查油嘴,井口的整个控制系统都在防盗箱内,箱子上面只有一根外露旋转的泵杆,显然李强当时的举动与工作无关。 再有,螺杆泵伤人事件在我们油田曾有发生,本单位也曾组织员工对此类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并就《螺杆泵操作规程》进行学习,同时将螺杆泵生产井的注意事项及有关规定下发到各班组,可李强却把事故当“故事”,把规定当儿戏,没有认真从中吸取教训依旧违反有关规定,最终酿成苦果。 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李强私自爬上防盗箱,身体接触旋转的光杆后被甩到地面后造成重伤。 针对这次事故,我队采取了如下安全防范措施: 1、进一步完善了螺杆泵安全管理规定,抓好日常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2、对本队3台螺杆泵生产井投资6000余元安装了防护罩,悬挂安全警示牌,并在设备的危险部位涂上了安全色。 3、对职工坚持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对有关安全生产知识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以提高职工安全防范意识和快速反应能力。 如此的安全防范措施,在对事故反思后的职工队伍中,显示出了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醒目的安全色,直逼人们的眼帘,使人再不敢盲目接触设备的危险部位。牢固的防护罩使人无法接触到旋转的泵杆,有力的防护措施杜绝了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 螺杆泵伤人事故案例 第二采油作业区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防盗箱 西53-2-1井 防盗箱 西53-2-1井 6、7米 事故现场李强手抓光杆部位 事故现场李强当时所穿戴的劳动保护用品 原 因 分 析 警钟长鸣 事故的间接原因 1、该井在投产前,泵杆旋转部位没有防护措施,埋下了设备隐患。 2、设备要害部位,无安全色或安装警示牌。 3、安全检查不到位,没有识别危险因素。 智者以教训避免流血,愚者以流血换取教训。 防盗箱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