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精品教学(吉林大学)生物能学.pptVIP

生物化学精品教学(吉林大学)生物能学.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磷氧键型高能磷酸化合物 (-O~P) 乙酰磷酸 氨甲酰磷酸 1,3-二磷酸甘油酸 (1)酰基磷酸化合物(和羧基) 焦磷酸 磷氧键型高能磷酸化合物 (2)焦磷酸化合物(磷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3)烯醇式磷酸化合物 (烯醇式羟基) 磷氮键型高能磷酸化合物 -胍基磷酸化合物 磷酸精氨酸 磷酸肌酸 硫酯键型高能化合物 -活性硫酸基 3’-腺苷磷酸5’-磷酰硫酸 酰基CoA 甲硫键型高能化合物 -活性甲硫氨酸 S-腺苷甲硫氨酸 一些磷酸化合物水解的标准自由能变化 化合物 ΔG0’ 磷酸基团转移势能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61.9 kj/mol 61.9 kj/mol 氨甲酰磷酸 -51.46 kj/mol 51.46 kj/mol 磷酸肌酸 -49.3 kj/mol 49.3 kj/mol ATP+H2O→ AMP+PPi -32.2 kj/mol 32.2 kj/mol ATP+H2O→ADP+Pi -30.5 kj/mol 30.5 kj/mol ADP+H2O→AMP+Pi -30.5 kj/mol 30.5 kj/mol PPi+ H2O→2Pi -28.8 kj/mol 28.8 kj/mol 葡萄糖-1-磷酸 -20.9 kj/mol 20.9 kj/mol 葡萄糖-6-磷酸 -13.8 kj/mol 13.8 kj/mol ATP在能量转运中的地位和作用 它可以在磷酸转移中起到“共同中间传递体”的作用。 磷酸肌酸的作用 神经和肌肉等细胞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是ATP,但ATP在细胞中的含量很低。在哺乳动物的脑和肌肉中约3~8mmol/kg。这些ATP只能提供肌肉剧烈活动1s左右的消耗。而肌肉和脑中磷酸肌酸的含量远远超过ATP,在脑中大约为ATP的1.5倍,在肌肉中则为ATP的4倍。受过良好训练的运动员其肌肉中磷酸肌酸的含量可高达30mmol/kg。磷酸肌酸可以看成是ATP的后备军,磷酸肌酸中贮存的能量可以很快转移到ATP中。 磷酸肌酸的作用 磷酸肌酸 + ADP ----------→ 肌酸 + ATP 肌酸激酶 磷酸肌酸及其它贮能物质的作用 当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ATP的浓度较高,反应向合成磷酸肌酸的方向进行。当细胞处于活动状态时,ATP的浓度下降,反应即转向合成ATP的方向进行,因此磷酸肌酸有“ATP缓冲剂”之称。 磷酸精氨酸是某些无脊椎动物如蟹和龙虾等肌肉中的贮能物质,其作用与磷酸肌酸相似。 有些微生物以聚偏磷酸作为贮能物质。 ATP以外的其它核苷三磷酸的递能作用 除了ATP外,其它核苷三磷酸也在某些情况下为反应提供能量。 Metabolism (Overview) Metabolism = Catabolism + Anabolism Catabolic reactions are energy yielding They are involved in the breakdown of more-complex molecules into simpler ones Anabolic reactions are energy requiring They are involved in the building up of simpler molecules into more-complex ones We can consider these bioenergetics in terms of the physical laws of thermodynamics Laws of Thermodynamics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Energy can be neither created nor destroyed Therefore, energy “generated” in any system is energy that has been transformed from one state to another (e.g., chemically stored energy transformed to heat)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Efficiencies of energy transformation never equal 100% Therefore, all processes lose energy, typically as heat, and are not reversible unless the system is open the lost energy is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