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的政策研究PPT
古代的政策研究
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十分发达:
史官制度与古代中国政策研究:
“巫”和“史”是中国有文字以来最早的知识人和思想者,是国家决策者的规训者。
现世国王的权威性及其决策的合法性是以国王作为天帝、先王的唯一沟通并传达其命令之特殊身份为依据,但是时王与先王、天帝的沟通,并非由国王一人完成,而必须借助于“巫”和“史”,西周开始“巫”、“史”职责分化,“巫”是生来具有神秘力量可通神的人(其中懂得各种知识的人是“祝”),“史”则是负责国家大典(周天子祭天地、祖先)的人。
史官制度之于中国政治的作用,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治史者关注热心地思考思考和辨析以往为政者的得失。以期自身价值通过自己的著述影响当今和以后的统治者的行为而得以实现。
案例: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与中共进京赶考建政之关系。
古代的政策研究
策士制度与古代中国政策研究:
士:古代中国社会一个特殊的知识和思想者阶层,春秋战国所特有的现象,甚至包括依附于官府的幕僚师爷。一般被看作是古代社会的知识分子。
春秋时代巨变,“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巫、祝、卜、史原属王宫的知识阶层下移,流散诸侯。
私学兴起,“乡校”发展,一批受过教育的平民身份上升,掌握了文化权力,与巫祝卜史形成了“士”之阶层。其中策士对各诸侯国的生存发展关系重大。
孔子、墨翟、孟轲、荀况、李斯、苏秦、张仪、乐毅、吴起、商鞅、管仲等策士,其政策的规划、分析和预测能力以及通过雄辩展示出其卓越的治国能力。其论著《管子》、《论语》、《墨子》、《孟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商君书》、《国语》、《国策》、《谏逐客书》等。
古代的政策研究
谏议制度与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
君主制中臣子负有向君主反映情况、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建议的职责。贾谊《论积贮疏》、《陈政事疏》,晁错《论贵粟疏》、《备塞劝农疏》,韩愈《谏迎佛骨表》,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等。
君主或大臣主持专门会议辩论政策。汉昭帝六年丞相田千秋主持盐铁会议,桑弘羊与贤良、文学之间的盐铁官营民营的辩论。
从秦以来由君主直接控制的监察系统,负有对政策制定进行谏诤、对政策执行进行监控的责任。魏徵直谏。
古代的政策研究
科举制度与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
以儒家思想作为主流意识形态,从为政得失上解释政权的合法性,进而将政治对策能力作为科举取士的重要标准。
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十分发达,古代环地中海地区的文明在政策研究及其知识累积远不及古代中国丰富。西方直到中世纪中晚期城市及其自治权的充分发展。培养了大量的财政、战争、法律领域的政策分析人才。
古代和近代中国没有发展出独立的公共政策学科:(1)其政治体制无“主权在民”理念设计,国家权力和政策缺乏公共性的法理根据,重结果不重过程和程序;(2)其政策研究是个人直觉和个体经验,而非哲学、伦理、权威性等原则出发确立政策研究。(3)中国文化的竖琴中最薄弱的弦——逻辑,知识的生产者。
古代的政策研究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策研究
古希腊的政治(政策)研究的元理论:政治哲学
苏格拉底:政治社会问题及对策的“产婆术”方法。
柏拉图:分工论、等级论、理想国家、正义论、哲学家执政。贤人政体是正义政体,荣誉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僭主政体是非正义政体。
亚里士多德:对立统一思维和系统思想。
克来斯特涅:改革与公民社会的秩序重建。
梭伦改革:改革的政策举措及其影响。
梭伦改革
梭伦改革之于雅典社会的影响
开辟了一条通向民主政治的道路;在克来斯特涅在其基础上 使雅典民主化进一步完成;为伯利克里进一步完善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雅典的民主政治进程为雅典的奴隶主工商业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梭伦经济改革稳定了雅典公民团体,促进了工商奴隶主阶层的崛起,使雅典阶级结构发展为贵族奴隶主、工商奴隶主、平民三足鼎立的多元社会格局,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社会基础。
政治措施使下层平民得以参与国家政治,为雅典民主政治提供了制度保证,同时也开启了西方权力划分的先河;渗透在改革中的“中庸”精神与东方“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为雅典民主政治和西方民主政治提供了价值基础。
梭伦推崇“中庸”,以妥协的办法来求得斗争双方的和解,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一方面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他形容自己“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但结果两面都不讨好,最后自己被迫远走埃及。
梭伦改革
梭伦改革的特点
改革理念:节制、中庸、公平、平等 和谐。
打击对象:奴隶主贵族。
改革获益:平民。(土地)利益分配格局的调整。
影响:奠定了雅典民主化政治的基础。
性质:奴隶主性质的改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