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译本序
你能把你的心安静下来吗?如果你的心并没有安静下来,我说,你也许最好是先把你的心
安静下来,然后你再打开这本书,否则你也许会读不下去,认为它太浓缩,难读,艰深,
甚至会觉得它莫明其妙,莫知所云。
这个中译本的第一版是1949年在上海出版的。那时正好举国上下,热气腾腾。解放全中国
的伟大战争取得了辉煌胜利,因此注意这本书的人很少。
但到了五十年代,在香港却有过一本稍稍修订了它的译文的,署名吴明实(无名氏)的盗
印本,还一再再版,再版达六版之多。
这个中译本的在国内再版,则是在初版之后三十二年的1982年,还是在上海,经译者细加
修订之后,由译文出版社出第二版的。这次印数一万三千册。几年前,《外国古典文学名
著丛书》编委会决定,将它收入这套丛书,要我写一篇新序。那时我正好要去美国,参加
一个“国际写作计划”,有了可能去访问马萨堵塞州的康科德城和瓦尔登湖了。在美国
时,我和好几个大学的中外教授进行了关于这本书的交谈,他们给了我很多的帮助。于今
回想起来,是十分感谢他们的。
对这第二版的译文我又作了些改进,并订正了一两处误译,只是这一篇新序却总是写不起
来。1985年写了一稿,因不满意,收回重写。然一连几年,人事倥偬, 新序一直都没有写
出来。为什么呢?最近找出了原因来,还是我的心没有安静下来。就是国为这个了,这回
可找到了原因,就好办了。心真正地安静了下来,这总是可以做到的。就看你自己怎么安
排了。为何一定要这样做?因为这本《瓦尔登湖》是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并不是
热热闹闹的书。它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它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如果你的心
没有安静下来,恐怕你很难进入到这本书里去。我要告诉你的是,在你的心静下来以后,
你就会思考一些什么。在你思考一些什么问题时,你才有可能和这位亨利,戴维·梭罗先
生一起,思考一下自己,更思考一下更高的原则。
这位梭罗先生是与孤独结伴的。他常常只是一个人。他认为没有比孤独这个伴儿更好的伴
儿了。他的生平十分简单, 十分安静。1817年7月12日梭罗生于康科德城;就学并毕业于
哈佛大学(1833- 1837年);回到家乡,执教两年(1838- 1840年)。然后他住到了大作
家、思想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家里(1841- 1843年),当门徒,又当助手,并开始
尝试写作。到1845年,他就单身只影,拿了一柄斧头,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
林中,独居到1847年才回到康城。1848年他又住在爱默生家里;1849年,他完成了一本叫
作《康科德河和梅里麦克河上的一星期》的书。差不多同时,他发表了一篇名为《消极反
抗》(On Civil Disobedience)的极为著名的、很有影响的论文,按字面意义,这也可
以译为“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后面我们还要讲到它。然后,到了1854年,我们的这本
文学名著《瓦尔登湖》出版了。本书有了一些反响,但开始的时候并不大。随时间的推
移,它的影响越来越大。1859年,他支持了反对美国蓄奴制度的运动;当这个运动的领导
人约翰·布朗竟被逮捕,且被判绞刑处死时,他发表了为布朗辩护和呼吁的演讲,并到教
堂敲响钟声,举行了悼念活动。此后他患了肺病,医治无效,于1862年病逝于康城,终年
仅44岁。他留下了《日记》39卷,自有人给他整理,陆续出版,已出版有多种版本和多种
选本问世。
他的一生是如此之简单而馥郁,又如此之孤独而芬芳。也可以说,他的一生十分不简单,
也毫不孤独。他的读者将会发现,他的精神生活十分丰富,而且是精美绝伦,世上罕见,
和他交往的人不多,而神交的人可就多得多了。
他对自己的出生地,即马省的康城,深感自豪。康城是爆发了美国独立战争的首义之城。
他说过,永远使他惊喜的是他“出生于全世界最可尊敬的地点”之一,而且“时间也正好
合适”,适逢美国知识界应运而生的、最活跃的年代。在美洲大陆上,最早的欧洲移民曾
居住的“新英格兰”六州,正是美国文化的发祥之地。而正是在马省的康城,点燃起来了
美国精神生活的辉耀火炬。小小的康城,风光如画。一下子,那里出现了四位大作家:爱
默生,霍桑,阿尔考特, 和他,梭罗。1834年,爱默生定居于康城,曾到哈佛大学作了以
《美国学者》为题的演讲。爱默生演讲,撰文,出书,宣扬有典型性的先知先觉的卓越的
人,出过一本《卓越的人》,是他的代表作。他以先驱者身份所发出的号召,给了梭罗以
深刻的影响。
梭罗大学毕业后回到康城,正好是他二十岁之时。1837年10月22日,那天他记下了他的第
一篇日记:
“‘你现在在于什么?’他问。‘你记日记吗?’好吧,我今天开始,记下了这第一条。
“如果要孤独,我必须要逃避现在——我要我自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