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镜头里的“慢生活”(下)
说到为生活加速,汽车的话题应占据首要位置,它一直在扮演着埋葬慢生活方式掘墓人的角色,一开始开着它为的是快,这一多了,到处堵车,反而慢了,真应了那句老话:欲速则不达。
还有,汽车的发明人当初绝没有想到,这个原本只能给人带来速度的机器,如今已造就成人类最大的面子工程,尤其在中国的那些经常堵车的城市,汽车的速度已无太大实际意义,外形和牌子才是最重要的,哪怕你是夏利的“芯”但只要套上一个宾利的外壳,照样能唬人。有钱人有戴非名牌旧手表的,真的很少有开一辆烂牌子旧汽车的。提到汽车这玩意儿又不能不提到美国。汽车率先出现在欧洲,至今也是欧洲货好于其他地方。但把汽车制造形成一种规模,继而推向大众化,最终在世界各地泛滥成灾的则是美国人。汽车是当今世界高碳环境的重要排放源之一,同时也严重扰乱了人类两千年以来的通行规则,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美国大城市上世纪30年代就开始堵车,50年代就已经一家两辆,上世纪末又流行大排量SUV或家用旅行车“VAN”。
其实自驾车上下班的风气在欧洲一直就没怎么流行起来,反之,乘公共交通上下班除了在美国少数几个大城市外,简直就是让当地人笑掉牙的一件事。为了节省时间和方便,美国人到街口的小铺子买两节电池都要开车去。一要快,二要方便,至于其他问题,美国人统统抛在脑后。
此外,世界各国都没有像美国人那样竟然爱开小卡车(俗称皮卡)的,当年美国首富山姆?沃尔顿就开一辆雪佛兰皮卡上班。不明就里的人说他勤俭朴素,其实不然――真正的好皮卡并不便宜,3至4万美元一辆的不稀奇,且通常耗油量极大。这类专为美国人量身打造的小卡车,驾驶室相当舒服,里面设施一应俱全,绝不比一般轿车差;我还看到超高底盘后面还带四个轮子的载重皮卡,比咱们的四吨卡车小不了多少,当然也是一个人开。看得出来,那种纵横四方居高临下的感觉,奔驰、宝马轿车都比不上。了解美国生活方式的人知道,美国人最大的嗜好一不是抽、二不是赌,也不是没事泡酒吧,而是倒腾家。
尤其是美国欧洲白种人后裔,最爱逛跳蚤市场、古董店,买卖旧货。所以当年希拉里?克林顿作为总统夫人来北京的时候,点名要去潘家园和红桥小商品市场。按理说这些地儿,应该不是有特殊身份的人去的地方,为了几个人清场也不是、不清场保卫工作难度大;没辙,怎么劝都不成,最后希拉里是早上六点去的潘家园,真不嫌累。美国大使馆的内部手册上,也把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和红桥列为最重要的旅游景点,由此可见美国人对旧货之偏爱。美国人的住房通常都大,除了市中心,郊区的房子三四百平米是一般的。这样的房子经常还只一两个人住,倒一杯咖啡还得上下楼,叫老婆过来吃饭得打电话……这些都不算稀奇,真佩服他们能耐得住寂寞。美国中产以上的人闲着没事干,倒腾来倒腾去布置家,就是一大消遣。到美国的书店里走一走,在专售画册的地方,你看吧,品种最多的既不是摄影的,也不是教你旅行的,而是形形色色介绍生活方式家居文化的书。闲着没事倒腾家的传统来自北欧诺曼人,后经不列颠和日耳曼发扬光大。欧洲北部冬天漫长,不适宜户外活动,只能在屋子里干干这摸摸那,所以捎带也养成了爱阅读的习惯。美国的欧洲移民将此遗风带到新大陆,今天买个歪桌子,明天弄个破柜子,时不时地还DIY(自己动手);DIY其实不是为了省钱,主要是为了“杀时间”,东方人未必学得来:一来是没地方,二来是DIY并不简单,光汽车库里那些眼花缭乱的工具,就是一大笔开销。美国满打满算不过200多年历史,平常一件东西几十年都敢说是古董。10年前我在华盛顿亲眼见到一套上个世纪80年代初生产的三层玻璃书柜,三合板的,开价900美元。一问为什么这么贵,老太太回答说是古董。一件东西这么容易就变成古董,你说这日子过得能不显快吗。
美国人在改变世界慢生活方式上显然做出了别的任何国家难以替代的贡献。半个多世纪前,当“环境污染、碳排放量、能源危机”这些新名词还躺在字典里的时候,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已经高出世界其他国家一大截,同时生活节奏也快出一大截。美国家庭一味追求生活质量和节省时间,超前使用了许多其后几十年才陆续进入别国家庭的消费品。原来有许多东西是属于公共使用的,美国人则兴把什么什么都带回家。有一个饶有趣味的事实可以说明美国曾经的生活水平与当时世界(包括除美国以外最高的)的距离有多大。1942年初,美国国会通过紧急法案,为了保证在公路上行驶的将近4000万辆汽车(那时美国以外所有国家的汽车加起来就这么多)照常运行,颁布了限速规定,并大力号召结伴驾车和骑自行车出行,还特地印制了一份“单独驾车出行无疑与希特勒为伴”的招贴画,但收效不大。同年3月,美国战时生产委员会又颁布M-126号令宣布停止生产40多种民用产品,长长的一份单子,不公开倒也罢,一经公开世界大哗,里面95%的东西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原本就不存在。其中有金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