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吕尧臣:紫砂壶就是我的生命
吕尧臣的生活十分规律,几乎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依太湖而筑的居所,在高地之上,极目远眺,竹海外烟波浩渺,令人心旷神怡,每日清晨吕尧臣都会在院子里走上一圈,然后再决定做点什么。
有时他会躬身于一楼客厅中央摆放的巨大斯洛克球台前,轻推自己最喜欢的那支球杆,让彩球在他预想的路线下轻松落袋,随后嘴角扬起一丝得意的微笑;有时他会在乒乓球台前跃跃欲试,步伐矫健,满面红光,决意要和对面的年轻小伙一争高下;有时他会静坐于书房,泡一壶好茶,看着窗外纷飞的大雪,用寥寥几笔勾勒一幅栩栩如生的游鱼图。
当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内外收藏界和艺术界公认的“壶艺泰斗”、“吕氏绞泥”的创始人吕尧臣,最痴迷的仍然是壶,尽管在他现在看来做壶就是玩,但要好几天不做,手就会发痒。紫砂泥在大师的手中,已然如画板和油彩,随性地抟造捏塑,正是他炉火纯青的艺术表达。
茶壶即人生
2005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尧臣壶传》,描述到吕尧臣几经周折终于开始了自己的紫砂艺术人生时,有这样一段话:“说来也奇怪,一碰到紫砂泥,他就觉得有一种天然的共鸣,一份与生俱来的默契,一缕知心慰怀的通融。活到今天才明白,自己天生就是为了做紫砂壶而生的。”从艺50年至今,已经功成名就的吕尧臣,被问到如何形容自己对紫砂壶的感情时,沉思片刻,依旧斩钉截铁地回答:紫砂壹就是我的生命。
凡是见过吕尧臣做壶的人都知道,即便一坐十几个小时,他的腰板都是挺直的。这个保持了几十年的习惯,源于吕尧臣师傅吴云根的一句话:“先要挺直腰板做人,才能挺直腰板做壶。”吴云根也是一代制壶大师,光货、花货、筋纹器样样精通,尤其善长以竹为题材的造型。吴云根制壶的一招一式都让吕尧臣痴迷不已,在他的记忆中颇有点豪侠风范:“打起那身简就像流星飞溅,一把??刀在他的手里如同行云流水而所向披靡。”
和其他制壶者一样,吕尧臣会给自己制作的每把壶命名,不同的是,他的壶名背后往往都藏着他的心情。“你知道了以后,有时候会掉眼泪的,每个壶都有故事,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事件上,往往会迸发出不一样的火花。”每次吕尧臣踱步于自己的作品前,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一幕幕不同的场景,若是将这些串联起来,大概就是大师一段完整的艺术人生。
1983年,吕尧臣做了一次胃切除大手术,与此同时他做了一把“容天壶”,这是一把敦厚圆润的光器作品,壶身开阔,极易让人联想到弥勒佛的肚子。他在这把壶上寄托了自勉,用他的话来解读: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即使遭遇到了挫折,也不能怨天尤人,应有容天的肚量。
然而这把“容天壶”并没有让他豁然开朗,反而招致不少麻烦。原来由于“容天壶”一出备受称赞,模仿者趋之若鹜,吕尧臣病刚好,两把假冒的“容天壶”出现在厂里,他被人诬告私烧茶壶,这在当时是违反厂规的。吕尧臣心烦意乱,他渐渐体会到陈旧、僵化的体制在消磨着他的意志、扼杀着他的精神,他决意离开,同时一个构思在脑海中突现一一只志在山林的鸟儿,奋力挣脱鸟笼的束缚,飞向密林。很快,这把壶就诞生了,他将这把壶命名为“入林”,壶盖是那只鸟儿,壶錾和壶嘴则是一把纠结不清的老藤。
“入林”的吕尧臣,随后创造了一把“天外天”,壶体为一副砖砌井栏,一侧的破壁处伏着一只探首的青蛙。
壶艺魔术师
少有人知道,吕尧臣16岁那年秋天,小镇上新来的一个魔术师让年轻的吕尧臣佩服得五体投地,并恳请能拜师学艺。若不是高龄的祖母死活不肯,很可能今天艺术界会多一位魔术大师,而少一位制壶大师。年轻的吕尧臣沿着塘河的纤道一路追赶,悲伤地看着魔术师带着新徒弟渐行渐远的时候,大概也想不到,将来的一天他也会被冠以“魔术师”的美名。
用五色土绞出各式绮丽洒脱的紫砂陶作,便是让吕尧臣名声大振的魔术之一。而激发他大胆尝试的,是1970年出差北京时,他在机场大厅看到作装饰的水曲柳板上,天然的木纹似画非画,有着非凡的艺术想像空间。由此,他联想到被称为“五色土”的紫砂矿,可不可以也实现这样流畅自然的纹理呢?
回到宜兴,吕尧臣就开始动手了。由于不同颜色的泥料,烧成速度和收缩率不同,容易导致紫砂壶产生裂痕,且色彩越丰富,产生裂痕的几率就越大。吕尧臣在泥料调配、烧制火候上下足了苦功,几十次的失败后开裂问题才逐步解决。然而,泥色如何协调?图案扭曲变化如何控制?如何表现出意境和韵昧?吕尧臣说,在绞泥上我花了几十年的功夫,才有了如今的面貌。
有人曾问吕尧臣,何等魔法让他能将绞泥运用得如此出神入化?绞出的纹样何以能胜过笔墨的效果?吕尧臣淡淡一笑,答曰:“心中有物,信手拈来;心中造景,心手合一。”此语不胫而走,不久海外有一位大收藏家写了一本小册子,称吕尧臣为“壶艺魔术师”。如今,他很多作品为故宫博物院、中南海紫光阁、天津博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