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没落官窑的艺术家
御窑厂是明清两代为供应宫廷所需瓷器而设的机构,明洪武年间始设于江西景德镇。明代一般由宦官充任督陶官,清初由工部、内务府派员,或由江西巡抚主管。乾隆以后,以榷九江关使管理,并以饶州同知、景德镇巡检司监造督运,遂成定制,所产瓷器称“官窑器”。在同治以前,御窑厂画师的作品几乎全部是程式化的作品,瓷器上除了皇帝的年号款外,作者资料微乎其微。1866午,同治御窑厂重建后,一些御窑厂画师开始独立创作作品,诗、书、画、印齐全的墨彩、浅绛彩作品开始出现,一股清新之气随之吹进了彩瓷行业。但御窑厂画师有多少,都姓甚名谁,由于资料的匮乏,至今没有一份权威的定论。2002年,赵荣华先生在《御窑画师与浅绛彩》一文中列出了一个十几人的名单。但这个名单出炉以来,争议一直不断。王少维、金品卿为同、光御窑两支笔,在浅绛研究界已成共识。但是否有其他御窑厂画师画过浅绛,则众说纷纭。有研究者认为,是同、光年间御窑厂画师催生了浅绛彩瓷,并有一批御窑画师在为皇家创作之余从事浅绛创作。也有研究者坚定地称除“金、王”之外,没有其他御窑厂画师画过浅绛,所谓的御窑厂画师只是捕风捉影之说。近三年来,本人查阅了部分资料,并对陆续面世的一些浅绛彩瓷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现对有关同光御窑厂和御窑厂画师的资料整理如下,敬请方家指正。
一、文献记载。关于同、光御窑厂的记载,目前公开的文献较少。从现有的历史文献看,同治御窑厂恢复后,状况很是不好。同治九年(1870年)六月初七日,江西巡抚刘坤一有一份陶务奏折,从这份奏折看,在同治末年,御窑厂在人力、物力方面都非常匮乏。最近,有研究者发现,当时同治御窑厂重建时从徽州招募了一批画匠,而徽州在明代有一批被贬的官员还家时带回了大量的名人字画,这批画匠中很多人都直接临摹过这些字画,深得中国画的精髓。所以,同、光御窑厂画师中有一部分是受过传统中国书画熏陶的,这些人初始画瓷时可能生疏些,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其深厚的绘画功底便在瓷器上崭露头角了。从刘坤一的奏折中,我们虽看不到御窑厂画师的名字,但从每年烧造瓷器的数量看,御窑厂理论上应拥有大批的画师,起码以百名计,只是分工不同。
二、实物发现。近几年,随着浅绛彩瓷收藏的不断升温,国内一批沉淀的浅绛彩瓷精品纷纷浮出水面,同时,也有部分精品从海外回流,为浅绛彩瓷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实物资料。过去我们说谁是御窑厂画师,很大程度上是根据其作品上“作于珠山厂、珠山官廨、珠山官舍、珠山公舍”等落款推断的,今天我们从某些器物上的落款中和其他途径得到的信息更加丰富。先说一下金、王、程三大家。
金品卿,《黟县志》《景德镇陶瓷史稿》《黄山画人录》都明确记载其在景德镇御窑厂绘瓷,刘新园先生在调查时也得出了品卿、少维为御厂两支笔的结论,其多件作品署款作于珠山官廨,而且有“大清光绪年制”官窑款作品存世,金品卿御窑厂画师的身份已无可置疑。王少维的身份也是没有争议的,这里着重说一下他的籍贯。所有资料都记载王少维是安徽泾县人,但“吴门少维”、“吴人王少维”、“三吴王少维”的落款曾引起人们许多猜想,怀疑泾县说是否正确。在编辑《浅绛百家》的过程中,笔者找到一份泾县厚岸老街的解说词,茅塞顿开。解说词中明确写明清末老街出过御窑厂著名画师王廷佐,另外又从一份权威学报上一篇关于吴语的研究论文中得知,泾县厚岸方言属吴语中的石泾小片,所以,王少维笔下的吴门、吴人这些字眼确实代表了他的籍贯,是从他的母语而来的。
再说一下程门。《黟县志》《寒松阁谈艺琐录》都明确记载程门在景德镇绘瓷,名动一时,但均未记载程门供职于御窑厂,说程门是御窑厂画师都是根据其作品的落款推断的。程门很多作品都落有“珠山官廨”的字样,但很多人对此不屑一顾,“珠山官廨”作为一个特定的称谓,在同、光年间到底包括哪些地方现在也确实不好定论。最近,随着一些实物的面世,关于程门的身份有些柳暗花明的感觉。2007年,湖南临武发现了一个程门绘画唐基桐题款的象耳尊,被安徽蚌埠的收藏爱好者收入囊中,这个尊瓶竟是光绪四年唐基桐赠送江西巡抚刘秉璋之物。刘秉璋(1826―1905年),字仲良,安徽庐江人。同治年间曾授江苏按察使、山西布政使(未到任)、江西布政使等职。光绪元年(1875年)任江西巡抚,光绪四年(1878年)以乞终养老母辞职回家农桑。而唐基桐是同治年间庐州知府唐景皋之子,其本人后来亦做到光绪御窑厂督捕。因唐、刘两家存有姻亲关系,所以唐基桐称刘秉璋姻伯,自己谦称姻愚侄。无独有偶,河北藏家也收集到一只程门绘画唐基桐题款的琮式瓶,也是唐基桐赠送刘秉璋之物,且烧造年代相同,应是同时定烧的两件器物。从两家显赫的地位和唐基桐的身份看,这两件东西不太可能去找民窑烧造。我认为有两种可能:一是程门当时名气很大,唐基桐邀程门到御窑厂绘制瓷画,二是程门本身在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