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PPT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金匮教研室
刘明岭
[ 目的要求 ]
【掌握】中风病辨证与历节病的证治。
【熟悉】中风病、历节病的病因病机,中风病与痹症的区别。
【了解】中风病与历节病的概念及合篇意义。
【背诵】条文:2(下段)、8、10。
中风病的含义
中风以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甚或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临床常与面神经麻痹,脑梗塞,脑出血相联系
病名释义
是以关节剧烈疼痛,逐渐遍历多个关节,甚或骨节变形肿大,疼痛不能屈伸为证候特点的病证。
相当于西医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一类疾病。
历节病:
合篇的意义
(1)病因病机相似(内虚邪中)
均属广义风病的范畴;
皆与素体气血不足,感受风邪引起有关;
(2)临床表现有共同特点 (似风邪善行而数变)
中风—— 起病急、来势凶、变化快
历节—— 关节疼痛呈游走性
均出现肢体病变。
中风脉症、病因病机与鉴别
【原文】 夫風之爲病,當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爲痹。脉微而數,中風使然。(一)
提要:论述中风的脉证及中风与痹证的鉴别。
病名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中风
气血不足,外邪诱发由经络而入于脏腑(正虚为主)
半身不遂,口角斜,甚则神志不清,脉微而数
痹证
风寒湿杂至,留着于肌肉或筋骨之间 (邪实为主)
但臂不遂,关节肌肉疼痛,神志清楚,脉涩
【原文】 寸口脉浮而緊,緊則爲寒,浮則爲虛;寒虛相搏,邪在皮膚;浮者血虛,絡脉空虛;賊邪不瀉,或左或右。邪氣反緩,正氣即急,正氣引邪,㖞僻不遂。
邪在於絡,肌膚不仁;邪在於經,即重不勝;邪入於腑,即不識人;邪入於藏,舌即難言,口吐涎。(二)
提要:本条论述了中风的病因病机、口眼喎斜的机理以及中风病位深浅的辨证。
中风病因病机及主证
病因:血虚风邪内中
寸口脉浮而紧——血虚气弱, 外受风寒
“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
内因:“浮则为虚”, 络脉空虚——血气虚, 络脉空虚
外因: “紧则为寒”,外受风寒——贼邪不泻,或左或 右——邪随虚处停留
邪气反缓 ——络脉之气闭塞, 经络缓而不用
正气即急 ——血气运行正常, 皮肤肌肉正常有力
主证:
正气引邪,喎僻不遂——缓为急者所牵引,口眼喎斜.
口眼喎斜:歪左者病在右,歪右者病在左。
中风之深浅轻重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营卫不能运行于肌表 浅
邪在于经,即重不胜——气血不能运行于肢体 轻
邪入于腑,即不识人——胃热薰蒸,痰蒙神窍 深
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邪入心则舌纵 重
心为五脏之君主。舌为心之苗,邪入心经则舌纵,廉泉开而流涎沫。然中风之后,邪入脏腑,引起脏腑功能紊乱,难以区别在何脏腑,故后世临床皆以闭证脱证进行辨治。
闭证以邪实内闭为主,属实证。
脱证以阳气欲脱为主,属虚证。
分型
在络
在经
入腑
入脏
症状
肌肤不仁
即重不胜
即不识人
舌即难言
口吐涎
病位
肌肤
筋骨
胃(脑 )
心(脑)
病势
较轻
加重
更重
危笃
预后
尚可
较差
目的: 以测知病位的深浅,病势的轻重,预后的良否。
意义
《金匮》首创中风病名,并提出邪在经、在络、入脏、入腑的症状,这给后世中风的辨证奠定了基础,后世把中风分为中经络、中脏腑。
源流
唐宋以前:外风论(内虚邪中)
唐宋以后:内风论(风自内生,而非外风)
刘河间:心火暴盛 李东垣:正气自虚
朱丹溪:湿痰生热 张景岳:内伤积损
叶天士:肝阳化风 王清任:气虚血瘀
元代王履:分中风为“真中”(外风所致)和“类中”(内风所致)
【原文】 寸口脉遲而緩,遲則爲寒,緩則爲虛,榮緩則爲亡血,衛緩則爲中風。邪氣中經,則身癢而癮疹。心氣不足,邪氣入中,則胸滿而短氣。(三)
提要:论述了中风与瘾疹的发病机制。
营卫气血不足,风寒侵袭,轻者为风疹,重者为中风
证 治
(一)风入心脾
【原文】 侯氏黑散:治大風,四肢煩重,心中惡寒不足者。《外台》治風癲。
菊花四十分 白术十分 細辛三分 茯苓三分 牡蠣三分 桔梗八分 防風十分 人參三分 礬石三分 黃芩三分 當歸三分 乾薑三分 芎藭三分 桂枝三分
上十四味,杵爲散,酒服方寸匕,日一服。初服二十日,溫酒調服,禁一切魚肉大蒜,常宜冷食,六十日止。即藥積在腹中不下也,熱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建筑工程图集 99S203、99(03)S203:消防水泵接合器安装.pdf VIP
- 在2025年区庆祝第41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上的讲话.docx VIP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套精品教学课件小学优秀课堂课件.pptx VIP
- 水库生态养殖可行报告.docx
- 隧道巡检机器人研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VIP
-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及反思(含目录).docx VIP
- 景观绿化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 VIP
- 建筑结构与选型课程设计.docx VIP
- 建筑结构选型课程设计.docx VIP
- 安徽省庐巢七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期中英语试卷(含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