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鉴赏之四表达技巧抒情方式教案案.doc

古典诗歌鉴赏之四表达技巧抒情方式教案案.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典诗歌鉴赏之四表达技巧抒情方式教案案

古典诗歌鉴赏专题四表达技巧 第一节 抒情方式 一、让人头痛的几个术语: 1、艺术手法 艺术技巧 艺术特色 表现手法 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 语言特色 修辞手法 抒情方式 描写手法 2、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艺术特色 表现手法=表达技巧 3、 语言特色 修辞手法 艺术手法 抒情手法 表现手法 描写技巧 其他技巧 4、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二、基本概念 1、抒情手法: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又分: 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托物言志,如《咏梅》、《赏牡丹》,一般是咏物诗; 借古讽今 乐景哀情(哀景写乐情) 2、描写手法 描写手法主要有: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干尺,不及注伦送我情”。反衬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2)对比。 (3)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4)以动衬静:用动态的事物来写静态的事物(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5)动静结合:动态与静态事物相结合来塑造意境。《山居秋暝》(明月,照;清泉,流) 3、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 (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2)比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拟人。春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4)夸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5)双关。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6)用典。如“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4、其他表现手法:赋 比 兴 抑扬 虚实结合 三、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抒情方式 、修辞手法、描写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诗句如何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抒情手法分类 ①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的一种文章笔法。 例: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句开门见山, 直叙登上高台后,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 ② 间接抒情(借景、托物、借史等) 含义:诗人们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分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借史抒情(借古讽今) A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例: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B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例: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例: 《菊》(郑谷) 《画菊》 (郑思肖) 王孙莫把比蓬蒿, 花开不并百花丛, 九日枝枝近鬓毛。 独立疏篱趣未穷。 露湿秋香满池岸, 宁可枝头抱香死, 由来不羡瓦松高。 何曾吹落北风中。 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的异同?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法。 《菊》、《画菊》都是通过对“菊”的具体描绘以述志抒怀。《菊》抒发作者不求高位,不慕荣利,只求有益于人的高贵志向。《画菊》表现了坚守大义,宁死不屈的崇高民族气节。 例: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分析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作者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发出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叹。 C借古讽今(借史抒情) 例: 《台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诗歌运用了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