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Rutherford.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Rutherford

卢瑟福 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Rutherford,1871—1937)英国物理学家。1871 年 8 月 30 日生于新西兰纳尔逊的一个手工业工人家庭。并在新西兰长大。他 进入新西兰的坎特伯雷学院学习。23 岁时获得了三个学位(文学学士、 文学硕士、理学学士)1895 年在新西兰大学毕业后,获得英国剑桥大学 的奖学金进入卡文迪许实验室,成为汤姆森的研究生。1898 年,在汤姆 森的推荐下,担任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物理教授。 简介 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 1871—1937)英国物理学家。1871 年 8 月 30 日生 于新西兰纳尔逊的一个手工业工人家庭。并在新西兰长大。他进入新西兰的 坎特伯雷学院学习。23 岁时获得了三个学位(文学学士、文学硕士、理学 学士)1895 年在新西兰大学毕业后,获得英国剑桥大学的奖学金进入卡文 迪许实验室,成为汤姆森的研究生。 1898 年,在汤姆森的推荐下,担任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物理教授。他在那 儿呆了 9 年。于 1907 年返回英国出任曼彻斯特大学的物理系主任。1919 年 接替退休的汤姆森,担任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1925 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 会主席。1931 年受封为纳尔逊男爵,1937 年 10 月 19 日因病在剑桥逝世,与牛顿和法拉第 并排安葬,享年 66 岁。 经历 卢瑟福 1871 年 8 月30 日生于新西兰纳 卢瑟福 尔逊附近的泉林村,父亲是农民和工匠,母 亲是乡村教师。他在小学就对科 学实验产 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成绩优秀,学习期间 曾获一系列奖学金。1894 年从坎特布雷学 院毕业时,以该校空前的数学和物理第一名 的成绩获硕士学位,还因在无线电实验研究 方面的突出成绩而获理学学士学位。毕业 后,留校工作一年,1895 年考取大英博览 会奖学金,到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 学习。 1896 年春末,卢瑟福接受卡文迪许实验室 主任 J.J.汤姆生的建议,把研究方向从无线电转移到放射性上。1897 年卢瑟福用强磁场作用 于镭发出的射线时发现,射线可以被分成几个组成部分。他把偏转幅度小的带正电的部分叫 a 射线,把偏转幅度大的带负电的部分叫 b 射线,同时他还根据实验预言,可能存在一种在 磁场中不偏转,穿透能力更强的射线,这就是后来发现的并由他命名的γ射线。 卢瑟福 1898 年在卡文迪许实验室研究生毕业后,由 J.J.汤姆生推荐,到加拿大的麦吉尔 大学任物理学教授。在教学之余,他继续研究放射性,与来自英国的青年化学家 F.索迪合作, 于 1902 年首先发现了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提出放射性是元素自发衰变现象,通过放射性 和光谱实验表明指出原子有一个很复杂的结构。1905 年他应用放射性元素的含量及其半衰 期,计算出太阳的寿命约为 50 亿年,开创了用放射性元素半衰期计算矿石、古物和天体年 纪的先河。 卢瑟福在放射性研究上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使他闻名于世。因为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有设 备先进的实验室和优越的科研条件,1907 年他谢绝了一些著名大学的高薪聘请,出任该校 物理学教授。卢瑟福对 α、β、γ射线作了大量的研究,1908 年,他测算出β射线的电 荷,1913 年,他提出α粒子的带电量为 2e ,原子量为 3.84,认为α粒子失去电荷后应变成 氦原子,1913~1914 年,他与人合作,测定γ射线的性质和波长,确认γ射线是一种比 X 射线频率更高的电磁辐射。 卢瑟福早就有用α射线探索原子结构的想法。1903 年他就发现α射线的能量比β和γ 射线大 99 倍左右,1906 年他又发现α射线通过云母片时,出现了偏转 2 °的小角度散射现 象,1908 年 6 月,盖革发现α射线的散射角与靶材料的原子量成正比,同年 10 月,布拉格 写信给卢瑟福,告诉他用α粒子轰击原子时发生α粒子急转弯的现象。这些现象促使他和盖 革决定用重金属靶进行散射实验。1909 年 3 月,卢瑟福向正在实验的马斯登提出“看一看 你是否能够得到从金属表面直接反射α粒子的效应? ”结果,马斯登发现了等于和大于90 ° 的大角度散射现象。1911 年,卢瑟福受“大宇宙与小宇宙相似”的启发,把太阳系和原子 结构进行类比,提出了一个原子模型,既卢瑟福原子模型。他认为,原子象一个小太阳系, 每个原子都有一个极小的核,核的直径在 10-12 厘米左右,这个核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 量,并带有之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