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 第十一章 缓释、控释制剂.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药剂学 第十一章 缓释、控释制剂

pharmaceutics 三峡大学 ●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The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第十七章 缓释及控释制剂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缓释、控释制剂的制备和评价 第三节 口服定时和定位释药系统 第四节 靶向制剂 第一节 概 述 中国药典2005年版: 缓释制剂(Sustained Release Preparation): 系指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其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减少一半或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有所减少,且能显著增加患者的顺应性的制剂。 控释制剂(Controlled Release Preparation): 系指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药物,其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减少一半或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有所减少,血药浓度比缓释制剂更加平稳,且能显著增加患者的顺应性的制剂。 2.缓释、控释制剂的特点 1)减少服药次数 对半衰期短的或需要频繁给药的药物减少服药次数; 2) 保持血药浓度平稳,避免峰谷现象 有利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3) 减少用药的总剂量。 3.不适于制备缓释、控释的药物 1) 剂量很大(1g); 2)半衰期很短(1h)、半衰期很长(24h); 3)不能在小肠下端有效吸收(溶解度小、受pH影响、有特定的吸收部位的药物)。 4.缓释、控释制剂的缺点 1) 不能灵活调节给药方按(剂量、时间); 2) 设备及工艺制作费用昂贵。 一、释药原理和方法 基本分类 骨架型:药物以分子或微晶、微粒的形式均匀分散在各种载体材料中; 贮库型:药物被包裹在高分子聚合物膜内。 释药原理 溶出 ;扩散;溶蚀 ;渗透压 ;离子交换。 (一)溶出原理 溶出原理根据noyes-whitney溶出速度公式,通过减小药物的溶解度,增大药物的粒径,降低药物的溶出速度,可使药物缓慢释放,达到长效作用。 1.制成溶解度小的盐或酯(普鲁卡因青霉素,睾丸素丙酸酯); 2.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N-甲基阿托品鞣酸盐,鱼精蛋白胰岛素); 3.控制粒子大小; 4.将药物包藏于溶蚀性骨架中; 5.将药物包藏于亲水性胶体物质中。 (二)扩散原理 1.水不溶性包衣膜 透膜扩散——膜材料控制型 Fick扩散 (三)溶蚀与扩散、溶出结合 一般只能分三大类: 1)生物溶蚀型与亲水凝胶骨架系统 骨架本身也处于溶蚀过程,释放机制复杂 。 2)化学键结合制得的骨架型系统 药物通过水解和酶作用释放出来,载药量一般较大,释药较易控制 。 3)膨胀型控释骨架系统 药物溶于聚合物中,聚合物为膨胀型,取决于膨胀速率,可减小突释效应。 (四)渗透压原理 原理与构造: 片芯为水溶性药物或水溶性化合物、聚合物; 片衣为水不溶性聚合物,具有半渗透膜作用,水可渗进半透膜,但药物不能渗透; 包衣膜开细孔; 片剂与水接触,水通过半渗透膜进入片芯,药物溶解成饱和溶液,由于渗透压的作用,药物饱和溶液由细孔恒速持续流出; (五)离子交换作用 阳离子交换树脂+有机胺类药物的盐 阴离子交换树脂+羧酸盐或磺酸盐 一般适用于剂量较低的药物 二、 缓控释制剂的设计P436 (一)影响缓释、控释制剂设计的因素 ?药物理化因素 ?生物因素 (二)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要求 ?生物利用度 ?峰浓度与谷浓度之比 第四节 靶向给药制剂P454 Targeting Drug Delivery System 靶向制剂(又称靶向给药系统,TDS):利用载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或全身血液循环而选择性的浓集定位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的给药系统。 1906 Ehrlich 提出,20世纪80年代左右得到发展。 一、概述 优点:作用于特殊部位,高效、低毒、长效 。 要求: 靶组织相对摄取率(与注射液比较) 靶向效率(与非靶器官比较) 峰浓比(与注射液比较) 缺点:成本、工艺、稳定性。 靶向制剂的类型 被动靶向制剂 主动靶向制剂 物理化学靶向制剂 二、被动靶向制剂P456 通过生理过程自然吞噬而实现靶向的制剂。 乳剂、脂质体、微球、纳米粒 。 主要决定因素为微粒的大小及其表面性质。 三、主动靶向制剂P458 用修饰的药物载体和前体药物与药物大分子复合物等方式,将药物定向运送到靶区浓集发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