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2.8 原子中的电子
12.8 原子中的电子 12.8.1 氢原子的量子力学结果 1. 量子数 氢原子的定态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中少数几个可以严格求解的,但解的过程十分复杂,这里不作介绍。 对于一维无限深势阱,我们从波函数中得到了量子数 n ,从而知道了粒子的能量。我们在解氢原子的过程中,可以得到三个量子数,分别介绍如下。 n = 1 , 2 , 3, …,叫主量子数。主量子数决定了氢原子的能量。所得结果与玻尔理论完全一样: (1)主量子数 n 。 (2)角量子数 l 。 ,叫角量子数,也叫副量子数。它决定了电子轨道角动量。所得结果与玻尔理论完全不同: 当有外磁场(设为 z 方向)存在时,电子轨道角动量在外磁场方向的投影只能按如下方式取值: (3)磁量子数 ml 。 ,叫磁量子数。上面结果称为空间量子化,这是玻尔理论所没有的。 (空间量子化示意图) 准确地说,电子轨道角动量只能分布在一些锥面和平面内,只要其在外磁场方向的投影满足量子化条件即可。 2. 能级的简并 在氢原子中,原子状态可以用三个量子数( n , l , ml )描写, 而能量只由 n 决定。由 三个量子数所决定的原子状态被称为一个量子态。一个能级对应多个量子态的情况叫能级的简并,一个能级所对应的量子态数目称为这个能级的简并度。 氢原子各能级的简并度为: 3. 电子云 上面看到,量子数虽然能决定氢原子的某些微观状态,但它们决定不了电子的位置,后者需要由波函数来解决。波函数给出电子在核外是按概率分布的(没有轨道),这通常被形象地称为电子云。 12.8.2 电子自旋 1. 施特恩-盖拉赫实验 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磁矩的大小为: 早在薛定谔方程建立之前,索末菲于1916年就指出,在原子中存在空间量子化现象。为了证实这一点,施特恩和盖拉赫在德国汉堡大学做了著名的施特恩—盖拉赫实验。下面我们详细分析这个实验。 写成矢量式为: 在均匀磁场中,电子轨道磁矩所受合力为零。在非均匀磁场中,电子轨道磁矩所受作用力为: 施特恩-盖拉赫实验的装置原理图如下: S N S N z 银原子通过非均匀磁场,受到磁场力作用而沿 z 方向偏转,最后打在照相底片上形成沉积。如果果真存在空间量子化现象,则在照相底片上将形成分立的原子沉积带;否则原子沉积就是连续的。 特别是后来的分析表明,当时所用银原子是处于基态(l = 0),此时 。显然所观察到的两条原子沉积带与电子轨道角动量无关。 实验结果是:在照相底片上出现两条分立的原子沉积带。从定性上看,似乎预示着存在空间量子化现象,可定量上与理论所预言的(2l+1)不符。 2. 电子自旋假说 玻尔理论提出不久,人们就发现实际电子 态的数目是玻尔理论预期值的两倍,海森堡把这种现象叫双倍性。双倍性实际上暗示电子具有第 4 个自由度。 最早考虑电子有第 4 个自由度的人,是美籍奥地利物理学家泡利(1900~1958)。泡利开始认为电子除了绕核公转外,还会象行星那样绕自身的某个轴自转(自旋)。不过泡利经过一番计算之后,最终放弃了这种想法,因为泡利算出的电子赤道线速度超光速10倍! 1925年,美国的克罗尼格也曾有过电子自旋的想法,但遭到泡利的坚决反对,他也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写成论文发表。 1925年的晚些时候,荷兰的两位学子乌仑贝克(1900~1988)和古德斯密特(1902~1978)也提出了电子自旋的想法。他们首先同导师埃伦费斯特进行讨论,得到支持后便写了只有一页纸的论文,由埃伦费斯特推荐给了《自然》杂志。之后两人找荷兰著名物理学家洛伦兹(埃伦费斯特的导师)请教。 一周之后,洛伦兹给他们一叠写满了公式和数据的稿纸,计算结果表明:电子赤道线速度超光速10倍!乌仑贝克和古德斯密特立即回去找埃伦费斯特,想要回他们那篇论文,可埃伦费斯特已经把论文寄走了。乌仑贝克和古德斯密特为此感到十分沮丧。 乌仑贝克和古德斯密特的论文发表之后,立即受到海森堡和玻尔的赞许,泡利却对玻尔说:“ 一种新的邪说将被引进物理学 ” 。两年之后,泡利还是接受了电子自旋概念。 最后,根据实验结果 2s +1 = 2 ,所以: 至此,施特恩-盖拉赫实验的结果可以用电子自旋得到解释。 3. 电子自旋角动量 完全使用类比的方法,可认为电子自旋角动量的大小为: s 叫做自旋量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同步发电机自动电压调整器.ppt
- 3微机系统组成及选购指标.ppt
- 2011大学计算机基础-03.ppt
- 3万吨硫磺装置简介.ppt
- 钦州安稳装置介绍.ppt
- 教案 6 FX2N系列PLC及其性能指标2.ppt
- CW04-5-一阶段设计文件的主要内容.ppt
- 学习情境3.2 交、直流绝缘监察装置的使用与维护.ppt
- 火焰预热装置介绍.ppt
- 第二章 高频小信号选频放大器.ppt
- TSTIC 120083-2023 电化学储能电站电池系统数字化运维服务要求.pdf
- 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pdf
- TSTIC 120085-2023 船舶拖带服务规范.pdf
- 健身安全课件图片最新完整版本.pptx
- (新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大单元教学计划.docx
- TSTIC 120081-2023 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总承包服务规范.pdf
- THEBQIA 304-2024 型钢智能检测设备设计规范.pdf
- 健身房消防培训课件最新完整版本.pptx
- 广东省深圳市红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 广东省深圳市建文外国语学校两学部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物理试题(含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