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狭窄原因分析及防治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狭窄原因分析及防治
王海明 蔡志强 (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 125001)
【摘要】 目的 探讨前列腺腔内治疗术后尿道狭窄的原因及处置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尿道狭窄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26例患者中治疗后24例能维持排尿通常,2例经术后随访发现需行定期尿道扩张治疗。结论 尿道狭窄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发生在尿道外口及前尿道,根据不同狭窄部位、程度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及术后定期随访和尿道扩张后,能获得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尿道狭窄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是目前公认的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金标准,随之大范围临床开展之后,其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尿道狭窄逐渐成为术后排尿功能恢复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如何预防和治疗术后引起的尿道狭窄成为一个临床医生实际工作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自2007年一2011年应用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共210例。患者年龄55~91岁,平均73岁。病程3个月一4年。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夜尿增多、尿线变细、射程变短、排尿时间延长、或充溢性尿失禁至尿潴留等。术前经前列腺肛诊、超生、残余尿测定、尿动力学检查、膀胱镜检查及前列腺特异抗原等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未合并尿道狭窄者。
1.2 治疗方法 手术在腰麻或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应用用F26电切镜镜鞘为,电切功率120W,电凝功率80W,冲洗液为5%甘露醇,从6点处开始,以电切环切除中叶前列腺组织,显露膀胱颈环形纤维和前列腺包膜后再依次切除左右侧叶及12点处前列腺组织,术中以精阜和膀胱颈为标志,不伤及尿道括约肌。手术切除前列腺组织重量平均约35g,平均手术时间40min,需输血者10例,术中无一例发生电切综合征(TURS)。术毕留置F20三腔气囊导尿管,气囊注水约35mL,牵引固定于下肢3—8h。以0.9%氯化钠注射液行膀胱持续冲洗24~48h,3~5d后拔出导尿管。术后1-3个月后出现尿线变细、排尿困难等症状,以4-6周多见,行尿道扩张器探查、膀胱镜检查及尿道造影等检查后诊断为尿道狭窄。其中尿道外口狭窄6例,前尿道狭窄2例,尿道膜部狭窄7例,前列腺尿道部狭窄9例,膀胱颈口狭窄2例。
2 结果
本组病例中,对于尿道外口狭窄患者行尿道狭窄扩张时或联合性尿道外口切开术。对前尿道、膜部、前列腺部级膀胱颈口先行尿道扩张、尿道镜检查及尿道造影观察狭窄部位及程度,酌情行尿道扩张或电刀切开狭窄段,且术后行定期行尿道扩张直至患者排尿情况稳定。18例行尿道扩张治愈,其中尿道外口6例,球膜部8例,后尿道4例。2例尿道外口狭窄行尿道外口切开加成形术,2例因尿道扩张导致前尿道狭窄行内切开失败后行尿道成形术。4例前列腺部尿道狭窄作内切开加再次电切治愈。本组26例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为18个月,患者经行尿道狭窄扩张或手术干预加尿道狭窄扩张后均能维持通畅排尿。扩张间隔根据排尿情况7-14日不等,一般须至扩张间隔1个月以上排尿呈弧形线状。2例仍需维持定期扩张,时间间隔为1-3月不等,1例为球部狭窄,1例为前尿道成形术。
3 讨论
由于尿道及其特殊的解剖结构,尿道狭窄特别是后尿道狭窄一直是临床的难题,已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术后尿道狭窄的原因有多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TURP是泌尿外科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首选方法[1],其疗效与开放性前列腺切除术接近[2],且有出血少,刨伤轻微,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但由于尿道及其特殊的解剖结构,尿道狭窄特别是后尿道狭窄一直是临床的难题,已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其发生率为2.2%~11.6%,高于开放性手术,为前列腺术后排尿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术后尿道狭窄可发生于尿道外口、球膜部、前列腺部及尿道内口等各部位,其中尿道外口及尿道前列腺部位常见狭窄部位。原因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先天或后天性尿道狭窄。(2)术前或术后长期留置导尿管。(3)合并尿道感染。(4)术中医源性损伤。(5)术后长期或过度导尿管牵引及纱布捆扎尿管压迫阴茎。(6)合并膀胱癌患者进行尿道灌注形成的副损伤。
预防措施应包括:(1)术前明确病史,对尿道狭窄患者可行尿道造影或尿道镜检查明确病变范围及狭窄长度,针对病情行尿道扩张、尿道内切开或尿道外口切开等,避免盲目扩张加重狭窄程度。如单点切开狭窄环后以电切镜鞘能顺利置入为宜,减少尿道粘膜损伤,以免再次形成瘢痕环加重狭窄[3]。(2) 手术前后长期留置导尿管的不良后果,除了带纤毛微生物沿导尿管进入尿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