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新诗(一).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章新诗(一)

第四讲 20年代的诗歌 【本讲学习要点】 1. 了解20年代新诗运动的发展过程,各个阶段的诗歌理论主张及代表诗人。 2. 为什么说《女神》是开一代诗风的创作? 3. 以闻一多、徐志摩的诗歌创作实践为例,分析说明新月派的诗歌理论主张。 一、概述 (一)早期白话诗 1.胡适的“作诗如作文”的主张 2.早期白话诗 (1)知识点 第一批白话诗人:胡适、刘半农、周作人、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等。 第一本白话诗集:胡适的《尝试集》。 (2)代表诗作 (1)胡适的《蝴蝶》、《兰花草》 (2)沈尹默的《月夜》 (3)刘半农的《叫我如何不想她》 (3)早期白话诗的特色 第一,明白平易,但缺乏想象力。 茅盾说早期白话诗大都具有“历史文件”的性质:其历史价值与历史局限都在于此。 第二,诗歌形式的散文化的倾向。 (二)“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 1、1921年的《女神》 《女神》在新诗发展上的贡献: 一方面把“五四”新诗运动的“诗体解放”推向极至; 一方面使诗的抒情本质与诗的个性化得到充分重视与发挥。奇特大胆的想象让诗的翅膀真正飞腾起来。 这样,不仅“五四”时代的自由精神在新诗里得到了更为充分的体现,而且诗人也更加重视诗歌本身的艺术规律:正是在这两个意义上,《女神》才成为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 2、1922年的湖畔诗派 1922年,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等出版了他们的合集《湖畔》,同年还出版了汪静之的个人诗集《蕙的风》,1923年又出版了合集《春的歌》。 湖畔诗人的作品以抒情短诗为主,表现了新文学运动初期刚刚摆脱封建礼教束缚的天真烂漫的青少年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和对幸福爱情的憧憬,独具一种单纯、清新、质朴的美。 他们的首要贡献是爱情诗的创造。 诗人及其代表诗作: 应修人的《妹妹你是水》 汪静之的《蕙的风》、《伊的眼》 3、1923年的“小诗体” (1)关于“小诗体” “小诗体”是二十世纪初出现的一种诗歌形式; 即兴式的短诗,一般以三五行为一首,表现霎那间的感兴,寄托一种人生哲理和美的情思; 受日本俳句、短歌和泰戈尔的诗歌的影响产生; 代表诗人为冰心、宗白华等人。 (2)代表诗作: 冰心的《繁星》、《春水》 宗白华的《流云小诗》 (三)规范化的新诗创作 1.“新月派”的诗歌主张 (1)新月派诗歌主张提出的历史背景 闻一多在《〈女神〉之时代精神》中对《女神》的批评集中在两点: 一 “过于欧化” “中国的新诗” 二 “自然流露” “诚心诚意的实验作新诗”。 因此,新月派立足于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是“在新诗与旧诗之间建立一架不可少的桥梁”; 第二,是把创作的重心从“白话”转向“诗”本身,“使新诗成为诗”。 (2)新月派的诗歌主张 第一,“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 “理性”,是指艺术上克制,并非一般所说的诗的哲理化,其目标是要纠正“五四”新诗中滥用的直抒胸臆和极端的感伤主义,转为将主观情愫客观对象化,追求诗的蕴藉含蓄和非个人化倾向。 第二,新诗形式的格律化 1926年,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提出了“新诗格律化”的主张。 闻一多提出诗的“三美”主张,即 音乐美:指音节的整齐与和谐 绘画美:指词藻的运用,给人色彩鲜明的色彩感 建筑美:指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形式上表现为方块诗 (3)评价 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漫自由、创作态度不严肃造成的一定程度的混乱局面,使新诗趋于精炼与集中,具有了相对规范的形式,巩固了新诗的地位。 (4)代表诗人及诗作 闻一多:《红烛》《发现》《死水》等; 徐志摩:《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沙扬娜拉》《偶然》等; 朱湘:《采莲曲》《摇篮歌》等; 林徽因:《别丢掉》《笑》《你是人间四月天》等。 (四)早期象征派诗歌 1.“纯诗” 概念 1926年穆木天在《谭诗——寄郭沫若的一封信》提出“纯诗”的概念。 包括两个方面:首先诗与散文有着完全不同的领域;其次,诗应有与散文不同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方式。 “纯诗”概念提出的意义 第一,在其更深层面上,是意味着一种诗歌观念的变化:从强调诗歌的抒情表意的“表达(沟通)”功能转向“自我感觉的表现”功能。 第二,代表着当时对新诗“非格律化”的不满与反拨。 2.李金发的象征诗 李金发(1900-1976),广东省梅县人。我国象征诗派的创始人,雕塑家。1925年2月,《弃妇》一诗署名李淑良,首次在国内公开发表,引起极大反响。 被誉为“诗怪”,“中国象征诗第一人”。 代表作《弃妇》分析 (1)内容 表面意义上写一个被遗弃的女子的悲哀,实际上隐含着对人生命运的深深的慨叹。 (2)艺术特点 意象选择:主要是“寒夜”、“枯骨”、“落叶”、“荒野”等。 抒写内容:充满抑郁凄凉的愁苦情绪和颓废色彩。 表现手法:运用象征、暗示、通感等手法,营造出具有朦胧和神秘色彩的

文档评论(0)

182735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