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珠与真珠.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遗珠与真珠

遺珠與真珠 在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心呼喊台灣作家 張耀仁 也許 我們可以先看看 以下這幾張圖 卡夫卡 (1883-1924) 米蘭昆德拉 (1929-) 契訶夫 (1860-1904) 魯迅 (1881-1936) 波赫士 (1899-1986) 他們的共通點 ?都是世界公認深具影響力的重量級作家 ?都沒得過諾貝爾文學獎 再讓我們看看這二則影片  只要我相信就可以了…… 諾貝爾文學獎設立宗旨 ?1895年:最近一年來在文學方面,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之最佳作品者 ?1990年:近年來創作或近年來才顯示出其意義之作品,文學作品的概念亦擴展為「具有文學價值的作品」,即包括歷史和哲學著作 如何申請? ?不接受團體及本人申請 ?章程規定,各國文學院院士、大學和其他高等學校的文學史和語文教授、歷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以及各國作家協會主席才有權推薦候選人 向誰申請? ?瑞典學院(Swedish Academy ,一譯瑞典文學院) ?1786年,由十八名終身院士組成(早年無一女性),經瑞典國王批准聘任,原係著重於瑞典語言的闡發,於1896年接受頒發諾貝爾文學獎之任務後,逐漸傾向關注文學。 如何評選之一? ?瑞典文學院推出三至五位院士,組成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委員會,任期三年,得連選連任→屬於前期評獎工作,決定權仍屬於全體院士 如何評選之二? ?提名人資格→每年2月1日送交資料 一、瑞典文學院院士和各國相當於文學院士資格的人士; 二、高等院校文學教授和語言學教授; 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四、各國作家協會主席。 如何評選之三? ?資格確認→2月 ?初選→4月 ?複選→5月 ?決選→6月至9月中旬 ?公告→通常為10月第一個週四 ?頒獎→12月10日 諾貝爾文學獎小史之一 ?1914、1918、1935、1940-1943年 →未頒獎 ?1931年→ 頒給瑞典籍過世的詩人卡爾菲爾特(Erik Karlfeldt) 諾貝爾文學獎小史之二 ?1901年頒獎迄今,共產生103位得主,其中法(14位)、美(12位)、英(11位)籍人士居多,獲獎作品多以英語撰寫(25%) ?103位得主中,女性作家僅佔11位 近五年得獎者之獲獎理由 ? 2007:朵麗絲.萊辛 女性經驗的史詩家,以其懷疑的態度、強烈的感受和靈視的力量,讓一個四分五裂的文明接受詳細的審視 ? 2006 在追求他故鄉憂鬱的 靈魂時 發現了文明之間的 衝突和交錯的新象徵 ? 2005:哈洛德.品特 哈洛德.品特是普世公認廿世紀後半葉英國最具代表性的劇作家。從他的名字被收錄為新字,成為描述戲劇中某一特殊氛圍或場景的形容詞:『品特式』(Pinteresque),可見他在現代經典戲劇中已占一席之地 ? 2004:葉利尼克(Elfriede Jelinek) 因爲她的小說和戲劇具有音樂般的韻律,她的作品以充滿激情的語言,揭示了社會上的陳腐現象及其禁錮的之荒誕不經 ? 2003 精準地刻畫了 衆多假面具下的 人性本質 小結:反思諾貝爾文學獎 ?如何菁英→提名機制 ?如何英語→語言譯介 ?如何主題→美學品味 呼喊台灣作家 ?2005年8月,根據《聯合文學》調查101位年輕寫手,票選「距離諾貝爾文學獎最近」的台灣作家,前五名分別是: ?楊牧 ?黃春明 ?白先勇 ?張大春 ?余光中 呼喊的背後之一 ?新詩 vs.小說→文類的傳統 ?鄉土 vs.現代→文類的肌理 ?期望 vs.焦慮→創作的舞台 呼喊的背後之二 ?台灣文壇的矛盾性→語境之逸失 ?台灣文學的專業性→文學之「用」 ?台灣文學的主體性→全球在地化? 呼喊的背後之三 ?誰來翻譯→語言的譯介 ?誰來提名→環境的配合 ?誰來閱讀→市場的開展 好的創作, 就是一則好的神話/謎 新世界的聯結 ?發現只有創作能發現的→創作的邏輯性 ?看法總是要陳舊過時→創作的懷疑性 ?不要年紀輕輕就媚俗→創作的自我心靈 幾個練習之一 ?每天觀察一個不同的人(不同的器官組織),以一百字的速寫方式,將這個人(器官)的特徵勾勒出來,一年寫365個人 幾個練習之二 ?請從成功大學出發,步行至安平古堡→寫下你沿途對人、對物的觀察 幾個練習之三 ?請到任何一個公共場所,選擇情侶身旁坐下→寫下你聽見的對白,越仔細越好 * * 楊牧 (1940-) 黃春明 (1935-) 白先勇 (1937-) 張大春 (1957-) 余光中 (1928-) *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