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山区农村现状及发展报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陕南山区农村现状及发展报告

陕南山区农村现状及发展报告 时间:2007年7月20日至2007年7月31日 地点:陕西省镇巴县 参加者:雷宇、张家祥、张旭超、高洁、张云、余庆华、王泓、孙禄、王阳 主 题: 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三农”问题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显得尤为突出,特别是其中的农村问题。当然,农村问题错综复杂,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尽管,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信息优势,但是自身也存在着盲目情绪和幼稚以及活动实践、认识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对此,我们深信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研究“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老师的话:“大学生下乡以后不要以为自己真能做出什么事,大家到农村去就有意义,能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要急于求成。”在大学生自身定位方面,我们坚信“大学生不是去‘指导’别人,而是起到动员的力量,让那些有一定影响的人站出来为农村发展服务,协助当地能人进行乡村建设。”综合各方面情况,我们决定在本次暑期开展以“服务西部农村”为主题,以“支教,支农,调研”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广泛而复杂的“三农”问题而言,我们将做的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我们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定会有更多大学生投入到这项光荣而伟大的事业中,像我们一样,去做我们能做的! 首先,需要说明,目前有很多关于农村发展的专业水平很高的报告,这里,我们仅仅是从九个大学生的角度,仅仅是从此次实践调研的目的地出发,有针对的谈及一些当地突出的问题。 一、实践简介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乃至世界各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所共同关注的焦点和普遍问题。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拥有上亿农民的农业大国而言,“三农”问题的解决不但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还关系到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安定乃至整个中国的和谐稳定的持续发展及综合国力的增强的大问题。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的“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专题叙述了建设社会新农村的目标和任务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三农问题的解决迎来了历史新机遇。据统计,我国失地农民总数已超过4000万人,并仍在以每年约200万人的速度递增。面对一个总数如此庞大增长如此迅速的弱势群体,我们怎能不去关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有1亿多农民离开土地进城务工。通过他们走出乡村走入城市的经济社会活动,农民工在改变自身生活和生命轨迹的同时,也在改变着社会流动的潜规则。?从最初的“民工潮”,到今天一些地区的“民工荒”,农民工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是什么促成了这一变化?这其中的变化暗示着什么?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维持家庭生计的可靠和稳定的收入来源。一旦土地被部分或全部征用,农民就要重新考虑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生计也势必受到影响。这些农民在失地后靠什么生活?具体面临什么困难?当地政府是否有给予帮助?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关心的问题。践行科学发展观,共建和谐社会社会实践活动要引导学生为社会尽责、为四化出力,直接参加经济建设。这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培养、教育学生的需要。而且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欢迎和支持,社会实践活动也才有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最高箭杆山海拔2534米,最低处为巴庙镇葫芦村,海拔425米。气候属北亚热带东南季风湿润区,大陆性较强,气温年差较大,平均气温13.8,无霜期236天。横跨嘉陵江、汉江两大水系,有较大河流6条,年均径流量25.5亿立方米,年均降水1250毫米。县城距西安407公里,距汉中183公里,距重庆499公里。全县总面积3437平方公里,辖11镇13乡256个村(居委),总人口2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3万人,主要是汉族,有苗、回、维、壮等少数民族居民,是西北地区最大的苗民聚居地。县境自然资源丰富,林特产品和中药材种类多,产量大,茶叶、香菇、木耳是本县传统产品。有耕地面积59.39万亩,其中水田面积6.68万亩。农作物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豆类、红薯、油菜兼有;经济作物现有茶园3.5万亩,年产茶叶42万公斤,桑园1.9万亩,年产蚕茧150吨;水果2.1万亩,年产水果3700吨。 境内竹木葱郁,自然景观众多,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达79.89%,有林地270万亩,其中竹林面积49.6万亩,蓄积量68.6万吨,居亚洲同类成片原始木竹林之最,有“巴山竹海”的美称。栎类分布最广,面积43.1万亩,蓄积45万立方米,其次是松、柏、桦。草场可利用面积93万亩,西镇牛、陕南白山羊是本县畜牧业优良品种,家畜饲养猪40万头/年,羊16万只/年,牛5.6万头/年。药材资源,“秦巴无闲草”,药用植物1000多个品种,盛产中药材236种,素有“天然中药库”之称。 有耕地面积59.39万亩,其中水田面积6.68万亩山地棕壤、山地黄褐土a.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严重滞后的原因 1。资金投入不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