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精品教学(武汉大学)第二章2 - 一阶逻辑等值式.pptVIP

离散数学精品教学(武汉大学)第二章2 - 一阶逻辑等值式.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例3. 求下列公式的前束范式. (例2.16) (1)?x(F(x)→G(x)) → ?xH(x,y). 解: 或 (2) ( ?xF(x,y) → ?yG(y) ) → ?xH(x,y). 解: 例1、证明:苏格拉底三段论: “凡人都是要死的, 苏格拉底是人, 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 :苏格拉底。 解:设 : 是人, : 是要死的, 一阶逻辑推理 例1、证明:苏格拉底三段论: 前提: 结论: 证明: ① 前提引入 ② ① ③ 前提引入 ④ ②③假言推理 作 业 P53:2.4(c); 2.6(2); 2.12(2);2.13(2). 极限定义的否定 * 1. 个体词 1)表示可以独立存在的具体或抽象的客体的词。 2)个体常项:a、b、c… 表示。个体变项:x、y、z… 表示. 3)个体变项的取值范围称为个体域。 全总个体域:由宇宙间万物组成个体域称为全总个体域. 2. 谓词 1)用来刻画个体词性质或相互关系的词,用F、G、H…等表示; 2)F(x): x有性质F, L(x,y): x与y有关系F; 3)若谓词中含n(n≥1)个个体词,则称为n元谓词. n称为它的元数. 复 习 3. 命题函数 P(x1,x1,… ,xn)表示含有n个个体变项的n元谓词,称P(x1,x1,… ,xn)为以个体域为定义域,以{0,1}为值域的n元命题函数。 4. 量词 1) 表示个体常项或变项之间数量关系的词。 2) 全称量词( ): x:表示个体域中所有个体。 3) 存在量词( ): x:表示个体域中的一些个体。 一般称不含个体变项的谓词为0元谓词,显然是命题. 量词符号化时注意: (1) 符号化时,必须注明个体域。当不注明个体域时,默认为全总个体域,则引入一个特性谓词F(x),把个体词从全总个体域中挑出来。 (2) 多个量词同时出现时,不能随意颠倒顺序. 量词与特性谓词的搭配有一定规律,即全称量词后跟一个条件式,而特性谓词作为其前件出现;存在量词后跟一个合取式,特性谓词作为一个合取项出现。 特性谓词的逻辑特征: 在全称量词后面作为蕴含式的前件: x(F(x)→P(x)) 在存在量词后面作为合取项: x(F(x)∧P(x)) 量词的辖域: 紧跟在 x(或 x)后面的一个最短公式或用小括号括着的公式,称为这个量词的辖域. 例1: 1) xf(x)∧Q(x) 2) x(f(x)∧Q(x) ) 3) x(Q(x)→R(x,y)) ∨ zP(x,z) 解: 1) x的辖域: f(x) 2) x的辖域: f(x)∧Q(x) 3) x的辖域: Q(x)→R(x,y), z的辖域: P(x,z) 设 D={a1,a2,…,an},则 1) xP(x) P(a1)∧P(a2)∧…∧ P(an) 2) xP(x) P(a1)∨P(a2)∨…∨ P(an) 5. 量词消去: 当个体域为有限集合时量词可消取. 6. 自由出现与约束出现: 1)约束出现:在相应量词的辖域中出现; 2)自由出现:不是约束出现的其他个体变项。 例2: 1) xf(x)∧Q(x) 2) x(Q(x)→R(x,y))∨ zP(x,z) 解: 1) f(x)中的x是约束出现, Q(x)中的x是自由出现. 2) Q(x)及R(x,y)中的x都是约束出现,P(x,z)中的z是约束出现;R(x,y)中的y及P(x,z)中的x是自由出现. 现象:同一变项符号有时约束出现,有时自由出现。 7. 变项更名: 目的:明确区别约束出现和自由出现的变项. 例3: x(Q(x)→R(x,y))∨ zP(x,z) 1)约束变项换名:用公式未使用过的符号,将所在辖域内的任何一处约束出现的这一变项替换。 2)自由变项代替:将整个公式所有自由出现的同一变项用其他符号进行替换。 解: 约束变元换名:用 u替换 x,则有: u(Q(u)→R(u,y))∨ zP(x,z); 自由变元代替:用v替换x,则有: x(Q(x)→R(x,y))∨ zP(v,z); 换名规则与代替规则的共同点都是不能改变约束关系,而不同点是: ① 施行的对象不同。换名是对约束变元施行,代替是对自由变元施行。 ② 施行的范围不同。换名可以只对公式中一个量词及其辖域内施行,即只对公式的一个子公式施行;而代替必须对整个公式同一个自由变元的所有自由出现同时施行,即必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