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沈阳市实验中学等五校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沈阳市实验中学等五校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沈阳市实验中学等五校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PAGE PAGE 10 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科试卷 第Ⅰ卷:客观卷(共30道小题,每题2分,将所选答案涂于答题卡相应位置。) 1.西周在延续前代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完善与创新,以便达到“天下归周”、“天下归宗”和“天下归心”的目的。下列与“天下归周”相对应的是 A.禅让制?????????? B.郡县制??????????? C.察举制???????? D.分封制 2.《礼记》中说:“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言,宗庙言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材料主要说明 A.尊敬祖宗是人的本性???????? B.主张“封邦建国”,实行分封制 C.宗法制对于巩固统治的意义????? D.强调以人为本,实行“仁政” 3.史学家吕思勉曾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作这样的评述:“《书经·洪范》载:‘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此以(一)君主(二)卿士(三)庶人(四)龟(五)筮,各占一权,而 以其多少数定吉凶。”下列最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 A.中国早期政治极具神权色彩 B.中国早期政治带有民主遗风 C.中国早期政治实行君主专制 D.中国早期政治充满迷信愚昧 4.张老师讲解下幅知识结构图时最有可能得到的认识是 A.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的内部的森严等级 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 C.郡国并行,造成封国与中央分庭抗礼局面? D.通过分割地方权力和削弱相权巩固了统治 5.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秦朝 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两汉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 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隋朝 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唐末 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6.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以下各项是对苏东坡这—总结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A.夏商周时期只有贵族才有受教育及从政的资格 B.“以客出仕”成为战国时风行的做官之途径 C.汉代中央官员的选拔主要来自地方郡县长官 D.古代选官制度大致可分为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等阶段 7.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8.荀子曰:“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下列制度符合材料意思的是 A.郡县制 B.三省六部制度 C.通判制 D.行省制 9.元代的科举制度也基本上用“经义”“经疑”为题述文,科举分为乡试、会试及殿试。元代科举只考一科,但分成左右榜:右榜供蒙古人、色目人应考,乡试只考两场,要求相对简单;左榜供汉人、南人(淮河以南的南宋境内的人民)应考,乡试时考三场,要求相对严格,乡试、会试考中名单都按种族分配。这表明 A.元朝主要以科举作为协调蒙汉关系的主要手段 B.元朝时期科举制度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C.元朝统一后重视全面推行汉化政策 D.其做法在于协调北方少数民族和南方以汉族为代表的民族之间的关系 10.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物,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视及创动管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A.与中央权利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行政长官不在由朝廷任命?????? D.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11.《明太祖实录》载:“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城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上述材料反映出明太祖 A.要抑制权臣,加强皇权 B.要解除地方割据 C.明了皇权与相权的冲突 D.要改革官制 12.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