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贻琦 一生清华,一世清白》阅读练习及答案.docVIP

《梅贻琦 一生清华,一世清白》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梅贻琦 一生清华,一世清白》阅读练习及答案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梅贻琦:一生清华,一世清白   ①2011 年是清华大学建校100 周年。在百年庆典之际,清华人常常谈起清 华的“终身校长”——梅贻琦。   ②梅贻琦出生于清末家道中落的诗书世家。自幼熟读经史,且善背诵。 1908 年被保送至保定高等学堂。第二年,以第六名的优秀成绩被录取为第一批 清华招考的留美公费生。   ③1931 年,梅贻琦正式出任清华校长,可谓就任于危难之际。那时国内形 势风雨飘摇,学潮动荡,清华师生赶校长、撵教授是家常便饭,校长在任时间 都不长,但梅校长却深得学生爱戴。无论什么时候,清华学生的口号都是“反 对XXX,拥护梅校长”。有人问梅贻琦有何秘诀,他风趣地说:“大家倒这个倒 那个,就没有人愿意倒梅(霉)吧!”此后不到10 年时间,清华大学便声名鹊起。   ④留学欧美的经历影响了梅贻琦,他接纳了希腊人崇尚体育的精神。罗家伦出任清华校长,瞧不起体育,曾把体育课的学时和任课教师砍去一半,把享 有声誉的马约翰教授降格为“主任训练员”。梅贻琦到任后,则给予他和其他系科教师同等的职称和待遇。不久清华获得“体育大校”的美誉。梅贻琦治校 期间,校务采用分层负责制,讲民主,又法度严明。他在主张学术独立、自由 教育的同时,审时度势,极力推行通才教育。他认为在抗战的特殊背景下,大学重心“应在通而不在专”,以满足社会、国家的需要为宗旨。   ⑤同时,礼遇教师也是清华得以兴旺的重要因素。梅贻琦曾亲自到火车站接赵元任先生。最有影响的事例是对华罗庚的“三破格”:华罗庚只有初中学历,先做小学教员,后为店员,被梅贻琦破格录入清华大学:又破格从一名系 资料员转升为助教,被允许修习大学课程,并被送到英国剑桥大学深造:最后 又破格未经讲师、副教授阶段而被聘为教授。   ⑥梅贻琦为人重实干,平时不苟言笑,开会很少说话,人称“寡言君子”。 有学生作一打油诗调侃其谦逊含蓄:“大概或许也许是,不过我们不敢说,可 是学校总认为,恐怕仿佛不见得。”一时被传为笑谈。实际上,如果非要他报告或讨论,其言语总是条理分明,把握重点。在许多人争辩不休时,他常能一 言解纠纷。熟悉他的朋友都知道,他虽话少,却极富幽默感和人情味,有时偶 发一语,便隽永深长、耐人回味。陈寅恪曾大发感慨:“假使一个政府的法令可以像梅先生说话那样谨严,那样少,这个政府就是最理想的。”   ⑦梅贻琦有两句话经常为人引用。一句是“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另一句是“所谓大学者, 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正是这“从游”之论与“大楼大师”之 比所包含的理念,成就了清华的辉煌。   ⑧1937 年,国难当头,在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奉命迁往昆明成立西南联 大时,寡言的梅贻琦讲过这样一段“高调”的话:“在这风雨飘摇之秋,清华 正好像一条船,漂流在惊涛骇浪之中,有人正赶上驾驶它的责任。此人必不应 退却,必不应畏缩,只有鼓起勇气,坚忍前进。虽然此时使人有长夜漫漫之感,   但我们相信,不久就要天明风定。到那时我们把这条船好好开回清华园,到那 时他才能向清华的同人校友敢说一句‘幸告无罪’。”建校初期三人(另有南开 的张伯苓和北大的蒋梦麟)共同主持校务,此后八年的西南联大主要校务工作由 梅贻琦执掌。在战乱频频、校务繁重、生活艰苦的环境下,梅贻琦呕心沥血,管理井井有条,创造出联大“筚路蓝缕,弦歌不辍”的局面。其高风亮节广受 赞誉,被称为西南联大的“船长”。   ⑨1946 年9 月,梅贻琦辞别春城,回到北京,继续任清华大学校长。   ⑩1948 年底,傅作义将军息兵,共产党军政人员开始入驻北平。梅贻琦和 当时许多大知识分子一样,面临着走还是留的选择。周恩来和吴晗都曾表示希 望他留下来,但梅贻琦还是选择了“走”,他对同在清华任教的吴泽霖教授说: “我一定走,我的走是为了保护清华的基金。假使我不走,这个基金我就没有 办法保护起来。”后来,国民党政府再三邀请梅贻琦入阁,他维持了一贯的中间立场,他对新闻记者说:“不出来对南方朋友过意不去,来了就做官,对北 方朋友不能交代。”最终婉言谢绝。   ⑾1955 年,梅贻琦开始用清华基金会利息筹办“清华原子科学研究所”, 也就是台湾新竹清华大   学的前身。梅贻琦因为一手奠定了台湾的清华基础,被称为“两岸清华校 长”。   ⑿1962 年5 月19 日,梅贻琦病逝于台大医院。他逝世两个星期后,人们 打开他生前随身携带的手提包,里面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清华基金的账目, 一笔笔非常清楚。梅贻琦葬于新竹清华大学校园内,取名为“梅园”。   ⒀梅贻琦生前选定把墓穴修在新竹校园“十八尖山”,这样在过世后仍然 能够守望着北京的清华园。他

文档评论(0)

过河的卒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