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 武定近城小学 张增余 摘要: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社会人的思想越来越超前,思想行为与社会的道德理念背道而驰,学生的思想、公民的素质与传统文化有不和谐的音符,这些不良的嗜好跟家庭、学校、社会密切相关,尤其与家庭教育更为重要。学习、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加强对青少年的培养和进行全面素质教育,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广大的农村地区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是,生活在云南贫困山区的农民,很多是地多人少,农村经济仍不够发达,迫于生计,大多中、青年长期在外务工,这给家庭教育留下了许多的隐患和问题。农村家庭十分注重孩子品性的培养,长辈们都十分期望晚辈“听话”、“孝敬”、“肯做”(方言,即勤劳)等,但在教育内容上,却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我国正在促进法制建设,但农村很多家长本身就是文盲,现代社会要求通过合法而诚实的劳动获得报酬,而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仍然是认为不偷不抢就行了,即便是坑蒙拐骗得来的钱也认为是正当劳动所得,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与灌输时代特征的德育内容有机统一,这是农村、城市家庭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央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指出:“必须高度重视家庭教育。” 教育起源及家庭教育 《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教一一--上所施、下所效;育一一--养子使作善也。“教”字是左边一个“孝”,右边一个“文”,先教“孝”才学“文”。《孝道经》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伦理道德教育是根本,而“孝道”的教育又是基础中的根本,正确的教育将从这里生起,因为“百善孝为先”。中华经典当中的《弟子规》就是落实孝道最好的教材,教育应该首先从学习、力行《弟子规》开始。为人父母者必须以身作则,因为“身教胜于言教”、“上所施下所效”。在家里,当我们要求孩子“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时,我们对父母、公婆、长辈首先要做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为孩子的眼睛都是雪亮的,您在他的面前演出怎样的人生,他的将来就是怎样的人生。 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忧国忧民、以德化人、和谐持中等思想,对当前的素质教育有借鉴意义。 1.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为了与天地斗争,中国人民从来就不肯轻易认输,总是不屈不饶地抗争。《易传》总结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的发展,激励着中华儿女在困境中崛起,在逆境中奋进,永不屈从于外来的压迫。自强不息还体现为一种自立和自尊的人格特征,形成中国人讲名分、重气节的民族精神。正如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孟子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三谓大丈夫”。这使得人们追求一种独立完善的人格,这种美德流传下来,成为人们为国家为民族奋争的精神力量,并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2.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从孔子的“诗可心怨”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再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打上了这种忧患意识的烙印。从岳飞的“笑谈渴饮匈奴血”到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这种忧患意识就是一种爱国精神,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 3.以宽厚之德包容万物,即厚德载物。如战国时代,齐桓公开创的“稷下学宫”汇集了当时儒、墨、道、法、阴、阳、名、利、纵、横等诸家学派,当时在“稷下学宫”讲学和游学的大师有淳于髡、邹衍、田骈、孟子、荀子等诸子,号称诸子百家。这些大师在学宫里自由讲学、自由辩论,开创了我国文化史上百家争鸣的先河,为中华文化的继往开来做出了巨大贡献。一般认为,从汉武帝开始,我国便形成了儒家文化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局面,但实际上我国文化发展史主要是以儒道互补为基本线索的,而这一线索本身就体现了文化的兼容性。 4.以德化人的高尚风范 :春秋时期的大政治家管仲曾把道德与国家的存亡联系起来,把礼义廉耻提高到国家兴亡的高度。大教育家孔子则更是用礼释仁,认为“仁”与“礼”是相互制约、相互统一的,而“仁”与“礼”的统一就是德。孔子所强调的“德”,一是指统治阶级的统帅之德,要求以此德来统治百姓,拥有百姓。二是指感化之德即伦理之德,以此德来感化百姓,保持和谐。这种崇德思想不断发展和泛化,并在家庭伦理中得到完全的体现。这使得我国古代在文化传递和教育过程中始终把道德放在第一位,如孔子进行教育的内容是礼、乐、射、御、术、数,他把礼放在首位,这是崇德思想在教育活动中的典型反映。这一思想的目的是主张以德化人,利用道德的作用和力量来寻求家庭伦理的和谐,寻求社会政治秩序的一致和整个社会秩序的稳定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