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翁方纲金石考订的学术思想.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翁方纲金石考订的学术思想   翁方纲见闻广博,经艺文章,他把古代金石碑版文字作为重要依据进行考订,加之临池不辍,于乾嘉两朝中有别于诸位学者,推动并促进碑学运动的兴盛和发展,于中国书法碑学理论的研究,别树一帜,堪为翰苑隽才。其流传至今的《两汉金石记》即以收集研究旧拓、精拓,对书家的择善取法,包括临池影响金石考据之学说,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先生对碑版碣石之勘考,不务空谈,精心绩学,宗法程朱。综合翁方纲先生对于金石考订的治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忠于义理、博证详稽和追崇求实。      一、忠于义理   翁方纲认为凡考订之学必求根据,兼综汉、宋之说,坚决反对门户所见,强调考据、考证要以义理为归。后来学者大量收藏、鉴赏碑碣刻石,多延续先生之特色。或得其识语者,视为立言不朽,金科玉律,影响深远。晚年穷困窘态中,孜孜不倦,追崇求实,从无间然。故别于动辄就拿碑刻文字去推广、附会,或贸然信口雌黄的同代所谓的金石考订学者。例如:常与挚友钱氏共论唐文宗年号大和是“大”字,是大小之大,史料中皆误为“太和”,这种情况就得以石刻来证史料。涉及到岁月、职官、名氏文字记载的史料,都不得执一家之言以遽断。有的学者对金石考订持一种随便的态度,不知“艺与道是相通的”,有的在勘研碑帖时,先看是否与史料记载相同,然后就力表石刻文字以贬斥史传,避居论书之名,口出狂言,欺人耳目。先生则认为:“划道与艺而二之,吾不敢也。有训诂之考订,有辨难之考订,有校雠之考订,有赏鉴之考订。古之立言者,欲明义理而已,不知后人之有考订也。古之为传注者,欲明义理而已,不知后之人有考订也。”并举例东汉时淹洽诸经的郑康成,他知道后人会考订他的文字著作,便博览群书,并把诸条目逐一备之,所依据的音训出自哪里也都详细说明,翁方纲对他这种严谨的学术行为给与了肯定。      二、博证详稽   在阐述考据考证的同时“以衷于义理为主”这个基本观点时,翁方纲反复主张“考订之学”要多闻、阙疑、慎言等六字箴言,坚决反对嗜博、嗜琐、嗜异、矜己等个人意识行为。他曾这样表明:“盖尝反复推究上下古今考订家之所以然,具于此三言矣:‘曰多闻、曰阙疑、曰慎言,三者备,而考订之道尽于是矣’。”可见,先生严谨治学,以学术为重心,是有其一定的道理的。   在鉴赏、考订《汉故益州太守北海相景君铭》时,先生认为“?[欷”欷字洪释所阙,今以精拓本审视是“欷”字。“遂不?w寤”的“不”字亦洪所阙今补。“考积幽穸”下洪阙三字,今谛视石本,上二字是‘丧至’。此下又阙四字,其第二字下半从‘日’犹仿佛可见。再如“明王设位”,“王”洪氏做“主”,是碑“主”字系上作横画,今无,是“王”字为宜。这就是先生用自己亲自目睹到的精拓本对洪氏关于此碑中阙失、模糊字的辨析,可以说是严守考据之法。决非人云亦云,甚而独持己见,不与人同。与他老眼摩挲、玩味碑帖,临砚池头之积累中所定当辨析刻石文字的。其中也有与其他牌本不同的是:譬如“恩弥□兮”的“弥”字下一字,《两汉金石记》之书中阙,参见艺苑真赏社印宋拓本有“盛”字;又“□石勒铭”,“石”上一字《两汉金石记》阙,今谛审拓本是“刊”字;“敦海岱”的“岱”字,《两汉金石记》作“外”,今谛审拓本为“岱”字。后来研究金石学的专家和先生一样,并不迷信一家一派一言,同样遵循他的“三多”原则。在对《景君铭》碑文的辨异中仍有多处可以看出研究金石学必须是要保持客观、理性、公平的态度。   先生于汉碑刻石的辩难考订中,最能表现的是“利弊洞若观火、谈言微中、殊有存见”的理性观念根深蒂固,以及执著顽强的治学方法,令人铭心。对《华山碑》的考辨做了仔细的分析、归类,后又附以考文。其中之辩难、鉴赏、考订尤为精辟,《华山碑》原石有唐、宋及元人等题记,几无隙地。顾炎武《金石文字记》云:“嘉靖三十四年地震碑毁”。阮元《商丘本跋》云:“海内《华山碑》三本,商丘本最早,故字全。四明本次之,山史本又次之,皆缺百字矣”。由此而知,嘉靖以前该碑仅存三本为实(商丘宋荦获此碑于康熙三十八年己卯期间)。翁方纲在长垣本云“摹山史所藏《华山碑》后之二十年,始得见商丘藏本,既喜拙诗为订墨缘,且以洪氏原本审核,一字不差。虽漫堂自题云阙十字,然寿门钩摹时,尚未精审,其实竟谓是完足无阙之本可矣。山史本多阙,固不必言,即天一阁本宋元丰题,首一字已泐去,足徵此拓最在前也。”乾隆甲午冬月,先生得见王无异(字宏撰,号山史)所谓阙一百五字藏本,于此之后他反复见到《华山碑》之双钩本,或家藏本,或者从颜氏家传金寿门双钩商丘家藏本,与王宏撰所阙之字皆有,第四次便是从好友朱竹??处借来细校力摹成册。“既而以商丘诗核之,则所谓宋拓仅阙十字者,盖即此本也(翁跋“华阴东郭王朱裱册剪本”语)。如第三行首“岁”字,八行末“门”字,十行“持节祀焉”的“节”字,末行“杜迁石”三字,“遣书佐”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