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派南天有传人
明代中期以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在中国绘画史上盛极一时,它的影响不仅及于当代,之后的数百年,都能受其惠泽;不仅及于吴门地区,远至江浙之外的岭南画坛也明显有着很深的烙印。明代中后期的岭南山水画家中,张誉、彭伯时、梁孜、黎遂球、梁继善、黎民表、黎民怀、梁??、区亦轸、朱压、欧大章、吴旦、高俨和释深度等之画作中能反映出这种影响之痕。在以往的认识中,我们对于晚明岭南画家所表现出的吴门画风大多着意于画家的传移模写中,至于画家是否得其艺术师承则由于史料的阙如或者区域相隔太远而从未作进一步的学术探讨。笔者近日在香港中文大学作“明代广东绘画研究”的学术访问中,无意中搜寻到一些关于梁孜的深入资料,显示出他曾直接受文征明教泽,因而对于我们了解岭南绘画所折射出的吴门画风就不难理解了。
从《钦定四库全书》中收录之梁孜好友王世贞(1526-1590年)文集以及《四库全书存目经部》中,我们知道,梁孜生在明正德己巳(1509年),卒在万历癸酉(1573年),年仅六十有五。他字思伯,别号罗浮山人,广东顺德人,与王世贞、潘纬、童佩、李茂材、梁有誉、黎民表、欧大任等交善,乃大学士梁储(1451―1527年)之孙,以荫补中书舍人。
关于梁孜的生平史迹,历来鲜为人知,虽然在《明画录》、《盛明百家诗》、《明诗纪事》、《岭南画征略》、《广东通志》、《顺德县志》、《广州人物传》等典籍中均有记载其小传,但均只言片语,未窥全豹。近来读王世贞的《四部续稿》,知道梁孜曾游于文征明(1470~1559年)门下,并得到文征明的赞赏。文氏“大奇之”,认为诗书画三绝非梁孜莫属。现在已无法考究当时文氏讲此话之历史语境,但至少从作为吴门画坛盟主的此言中我们可以看出梁孜在当时确乎在吴门地区活动,并有一定的影响。梁孜和当时吴中地区的重要文人王世贞一直保持着非常友好的关系,二人不仅有书信往还,诗酒唱酬,在梁孜故去后,王氏还为其撰写墓志铭。此外,梁孜的祖父是当时颇具影响的政坛风云人物――文康公梁储,这使得他能得其荫惠而融入到主流的文坛中。所有这些无不表明,梁孜在当时以岭南人身份进入主流画坛。这一点可以说和早前供职于宫廷之中的花鸟画家林良、山水画家何浩等前后辉映,成为明代广东画坛的又一亮点。
在梁孜的交游圈中,另有一个人物也是非常重要的。他就是以诗文和书法著称的潘纬。潘纬字象安,安徽歙县人,长于篆隶、诗歌,和梁孜一起供职中书舍人,在当时的文坛有一定的影响,有《潘象安诗集》行世。梁孜和其一起参加诗社,唱和无问。他还为潘氏刊刻诗集《社栎斋三咏》,并在隆庆三年(1569年)为该诗集作序。在梁氏行世的少量诗歌中,其中就有一首是《送潘象安归省》,潘氏则有《太仆王仪甫、舍人许稚干、梁思伯、山人童子鸣、洪从周、康裕卿、管建初饯别作》、《梁太学故相文康公孙将叩阙请恩低回久之怅然别去有赠》等诗赠之,其中后者云:“居然贤相后,自是凤皇毛。故日无优孟,何人似叔敖?君恩三世远,天听九重高。且抱遗经去,承家望尔曹”,显示出对梁孜的崇敬之意及其不舍之情,论者谓此诗“无限感恻”,应该是比较中肯的评价。梁孜与当时这些颇具影响的文人的交游无疑使其也成为当时主流文坛的一分子,当我们今天考察其艺术时,自然已不应再拘泥于一种区域美术。
梁孜一生主要的艺术活动是以“吴中”与“都门”为代表的当时主流文化区域。后来他以事返回广东,并随身携带江南之牡丹返乡。在故里,梁孜对牡丹悉心培植,因而枝繁叶茂,鲜花盛开。由于岭南向无牡丹(从岭外移植),故梁孜对所种之花不服其习性,因而终以花粉过敏染恙,后来几经延医,终无药可治,世人为之扼腕。
梁孜以书画诗文鸣于世,著有《梁中舍集》一卷,并编有《郁洲遗稿》(梁储诗文集)。从典籍记载可知,梁孜是一个甚为豪放的文人,游离于诗酒书画之中:“性好客。客至则谈,谈久则酒,酒半则诗,诗成则书,书所不尽则画”,“人以为有唐风”,“谈及国家典故、前辈文献,(纟丽)(纟丽)若按谱”,“故益得士大夫声”,这一点似乎与吴门画派的开派人物唐寅有惊人相似之处。在诗歌方面,粱孜取法中唐,在岭南文学史上占有席之地,近人陈融在其《读岭南人诗绝句》中有诗咏之:“日边花事费评量,触目权门意自伤。白阁独吟诗太苦,南园梅讯梦魂香”,可从侧面了解其诗风。至于书画方面,王世贞认为他的画宗法董源、吴仲圭,并且“杂得文氏三之一”,书法则取法王羲之、赵孟?\和文征明。
由于梁孜的书画作品传世极少,因此我们现在已无从全面了解其艺术风格。即便如此,我们从一些书画文献和仅见之传世画迹中亦可探悉其艺术风貌。在清人之《佩文斋书画谱》、《天水冰山录》、《诸家藏画薄》、《珊瑚网画录》等书画著录中,均记载有梁氏之山水和花草作品,说明梁氏是以山水和花草擅长的。他的传世作品,笔者所见主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