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野生红花荷属植物的驯化
为了培育优良的国内景观植物以改变目前外未种大量占据绿化市场的局面,我们对广东的优良红花植物金缕梅科红花荷属(Rhodoleia champ,)植物红花荷(R,championi f.)、小花红花荷(R,parvipetala)、窄瓣红花荷(R.stenopetala)等进行了大规模引种栽培前的生态习性、群落生境、伴生植物、生境特点、栽培要点等方面的研究。希望在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又多一类优良的大红花植物。
红花荷属植物为常绿木本。叶互生,革质,卵形至长圆形,羽状脉,全缘,有长叶柄,无托叶。花两性,5~8朵聚合成一紧密、腋生的头状花序;总苞片卵圆形,覆瓦状排列;萼筒极短,包围子房基部,无萼齿,花瓣4~6片,红色,匙形至倒披针形,偏于头状花序外侧,使整个花序形如单花;雄蕊6~10,花丝长线形,花药2室,直裂;子房半下位,2室或不完全2室,花柱2,长线形:月不珠多数,2列,着生中轴胎座上。蒴果室间及室背裂开为4片,果皮薄,木质;种子扁平。花期为4~5月。
红花荷属植物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全世界共9种,其中3种产于东南亚各地,6种分布于我国西南部至南部的广东、广西及云南等地,为美丽的观赏树。其中红花荷、小花红花荷、窄瓣红花荷三种在广东有分布。
红花荷又名红苞木、吊钟王,分布于广东省中部及沿海岛屿山地常绿林。红花荷不仅是优良的用材树种,而且因其枝叶繁茂、适逢春节前后开花、树形美观、花量大、花期长、花色艳丽,近年来被广泛栽培,是理想的蜜源和观赏树种,现已成为珠三角城市园林绿化的名优新品种。红花荷自然分布在广东省广州市北部的从化石门国家森林公园境内,从化地处北回归线北缘,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森林公园受季风影响,夏凉冬暖,光能充裕,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1.4℃,1月份平均气温12.4℃,7月份平均气温28.5℃:年太阳能总辐射为4379 MJ/(m2?a);降水量充沛,年平均1 800mm,主要集中在5~8月份:相对湿度在85%以上,水热条件良好。
红花荷在其为优势种的群落中起着显著作用,伴生的植物有中华楠(Machilus chinensis)、小乔木状的尖叶柃(Eurya acumlnatlsslma)、网脉山龙眼(Helicia reticulata)、细枝柃(Eu-rya Ioquaiana)、甜锥(Castanopslseyrel)、华鼠刺(Itea chinensis)、石笔木(Tutcheria spectabilis)、变叶榕(Fi-CUS variolosa)、 罗浮柿(Diospyrosmorrlslana)、荷木(Schima superba)等等,属于“红花荷+中华楠”群落,在南昆山则属于“总序山黄皮+蕈树+红花荷”群落。
红花荷天然林生长旺盛,外貌墨绿带光泽,早春常因处于盛花期而有明显红色斑块,林冠较整齐,郁闭度平均达0.9。该群落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
乔木层又可分为两个亚层,上层高10m~17m,由红花荷、中华楠组成,偶伴有甜锥,树干高大通直,顶端分枝,为群落的主要层次;下层乔木高4m~10m,主要由红花荷、中华楠、尖叶柃、网脉山龙眼等组成。灌木层高度高度小于3m,种类丰富,主要由密花树(Rapanea nerrifolia)、耳叶柃、罗浮柿、子凌蒲桃(Syzyglum champi-0ni)组成。草本层盖度为60%,主要由各种蕨类组成,如芒萁(Di cranoptensdechotoma)、狗脊(Woodwardiaiaponlca)、扇叶铁线蕨(Adianthumflabellulatum)和乌毛蕨(Blechnumorientale)等,偶见有山菅兰(Dianeliaensifolia)。层间植物较丰富,常见的有羊角藤(Morinda umbellata)、网络崖豆藤(Millettiareticulata)、链珠藤(Alyxia slnensls)、酸藤子(Embelia laeta)等,偶见有垂序石松 (LVCopodiastrum casuarl-noides)。
根据生态学规律,北树南引容易成功,而南树北引则容易受最低气温、活动积温、有效积温、花果期气温等生态限制因子的制约而失败。作为“南树”的红花荷北引的难度是存在的。曾介凡等报道了湖南省株洲市林科所于1987年1月15日从广两柳州引进81株二年生红花荷实生苗,在所内进行红花荷引种驯化试验工作,获得成功。引种时采取剪叶、喷水、裸根湿稻草包扎,外包塑料薄膜等技术处理。全垦整地,株距1.5m×2.0 m。种植穴35cm×35cm×35cm,在物候期进行生长量测定采用固定5株观察法,观察结果为引种造林当年成活率为100%,保存率为96%,生长情况良好。1990年,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