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一直“在路上”的德国人.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直“在路上”的德国人   在电影大师的行列里,德国人维姆?文德斯或许是“最不安分”的一位,他自己最爱四处行走,忽而欧洲、忽而美国,转瞬可能又现身于亚洲的某个城市。   文德斯的“不安分”还表现为兴趣广泛,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多元艺术家”。以电影而论,自从特吕弗、费里尼等人陨没,伯格曼、安东尼奥尼等人渐渐淡出影坛,文德斯凛凛然站在了欧洲和世界“艺术电影”的领袖位置,他发起创立的“欧洲影展”已然是欧洲“艺术理念”抗衡美国奥斯卡的主要阵地。年轻时文德斯曾学过绘画,甚至在巴黎蒙马特的画室里当过雕塑师,他的绘画作品横跨多种类型,包括水彩画、中国画、先锋的电子绘画。文德斯也非常精通音乐,对摇滚乐有着特别的喜爱与理解,长期与Ry Cooder、U2、Nick Cave等杰出音乐家和乐队合作,拍了很多关于音乐的电影,其中最著名的是表现古巴音乐的《乐士浮生录》。   与其导演名声相比,文德斯在摄影方面的成就毫不逊色。自1986年至今,文德斯已经在欧洲、美国、日本举办过多次不同主题的摄影作品展,并曾进入威尼斯双年展、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等世界一流展会,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摄影艺术家。   文德斯曾这样表述自己的艺术理念,“观看是一种置身于世界的行为,而思考则是与世界保持距离的手段。”这句话可以概括文德斯所有艺术活动的特点,比如,他的电影风格就被电影史称为“公路片”样式,所谓“公路片”是指影片主人公的生活基本上都是在驾车旅行中度过的,通过无止休的旅行,领略沿途的城乡景色和风土人情,记述旅途中的遭遇和见闻,使观众充分感受到社会生活的种种情调和氛围。文德斯认为这些内容是现代人生活中最活跃的部分,他的影片特别喜欢表现公路、汽车、摩托车、飞机、火车和轮船,对迁移、迷航、旅行等情节极为偏爱。   1970年的《城市之夏》是文德斯的第一部长片,初显对“公路片”的喜好,之后的《爱丽丝漫游城市》(1973)、《错误的运动》(1974)和《公路之王》(1975)构成文德斯著名的“旅行三部曲”。影片的人物都是处在旅途中的独来独往者,通过他们的活动,观众认识了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和丰富的人类生活场景。   1984年的《德克萨斯州的巴黎》是文德斯“行走”到美国,拍摄的具有明显“公路片”特色的影片,表现一个名叫特拉弗斯的男子孤独地四处寻找离家出走的妻子。影片的大部分的场景是在汽车中和公路上拍摄的,展现了荒凉的沙漠景色,也让观众领略了洛杉矶、休斯敦等五光十色的现代城市景象。   影片中的“巴黎”并不是法国的那个温柔富贵之乡,实际上只是德克萨斯州荒漠中一个鲜为人知的小地方,当年特拉弗斯的父母在这里相爱、结合并生育了他,这里成了他生命的起点。后来,特拉弗斯在此买下了一块地,试图在这里建立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园,使之成为理想中的“巴黎”。但是,特拉弗斯的努力和理想却以悲剧而告终。影片演绎了文德斯一贯的孤独疏离主题,德克萨斯州的荒漠有明显的象征意味,影片中出现过一个疯子,他站在洛杉矶大桥上高喊:这个世界就要毁灭了,已经不是人类可以生存的地方了。这显然是“夫子自道”,文德斯借此寓意:社会已是一片荒漠,人的心灵变得干枯贫,在这样的土地和心田上,是很难生长和孕育出美好的事物和正常的情感的。因而,影片结尾,特拉弗斯并没有像观众所期待的那样,经历千辛万苦,终于苦尽甘来,破镜重圆,而是再次选择了自我放逐。当他驾车离去时,一种宿命般的人生孤独旷味让人感怀万千。   特拉弗斯的悲剧有自身性格的原因,当年他与妻子简热烈相爱,但出于强烈的占有欲和嫉妒心,他对简进行近乎禁闭的约束,为了怕她夜间逃走,甚至在她脚上系上铃铛。四年后,当特拉弗斯再次找到简时,简已经是一个色情场所的脱衣女郎,他发现自己的嫉妒和愤怒仍然没有歇止。文德斯在影片中更强调一种带有普泛象征意味的人生孤独感,这在特拉弗斯与简见面的镜像语言上体现了出来:“西洋镜”场所的玻璃是单向透明的,文德斯巧妙设计灯光与机位,通过光影折射,形成了“对影成三人”的效果。两人实际上心里彼此仍在相爱,相聚时激动地叙说情意,但二人中间始终隔着一层玻璃墙壁。这隐喻着特拉弗斯夫妻之间的鸿沟永难弥合,这也是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普泛性隐喻。   文德斯是一位创造力旺盛的大师,他不停地“观看”与“思考”,其具有时空穿透力的眼光始终没有停歇。之后,文德斯还拍摄了《柏林上空》(1987)、《咫尺天涯》(1992)、《里斯本故事》(1994)、《暴力启示录》(1997)、《百万美元酒店》(2000)等。1995年,他协助因中风而言语与行动不便的安东尼奥尼摄制了《云上的日子》。文德斯十分推崇和敬仰日本电影大师小津安二郎与美国电影导演尼克拉斯?雷(NicholasRay),分别为他们拍摄了纪录片《寻找小津》(1985)和《水上回光―尼克的电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