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端螺旋体病8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钩端螺旋体病8PPT

钩 端 螺 旋 体 病; 螺旋体感染;概述 ;简史; 钩体病已有百余年历史。1886年外耳(Weil)首次报告一种流行性出血热黄疸病,称外耳病,后被证实为黄疸型钩体病。1888年俄国临床医学家瓦西里耶夫详尽地描写了本病的临床特点。1915年日本人稻田证实了本病的病原体是一种螺旋体,1917年野口作了系统研究,获得了纯培养,并将外耳病病原体改称为钩体。 ;病原学; 钩端螺旋体的菌体细长,有12—18个螺旋,长6—20um,两端弯曲成钩状。钩体运动活跃,沿长轴作快速旋转运动。其基本结构是由圆柱形菌体、细长轴丝与微纤毛及透明外膜所组成。圆柱形菌体为一外具细胞壁、内充满原生质的螺旋结构,轴丝是一种运动器官,也是支持结构,外膜具有抗原活性。革兰染色呈阴性,姬姆萨染色呈淡红色,镀银染色呈黑色或褐灰色。 ;; ; 钩体含两种主要抗原成份,表面抗原具群特异性;其内部抗原具有属特异性。 至1999年国际上已检出24个血清群及259个血清型,国内也已发现了18个血清群75个血清型。常见的有黄疸出血群、七日热群、波摩那群、犬群等。;流行病学;(一)传染源 ; 1.储存宿主 多种动物可感染钩体并带菌,成为储存宿主。黄疸出血群钩体的储存宿主主要为黑线姬鼠;波摩那群钩体的主要储存宿主为猪,其次为犬和鼠;犬型钩体的主要储存宿主为犬,其次为猪、牛、狼和鼠类。 ;2.传染源 主要为野鼠和猪。; (3)犬:带菌率高,排菌期长,活动面广,污染面宽,也是雨水型和洪水型的重要传染源。 (4)病人:排菌率低,带菌者少,人尿为酸性,不适钩体生存,作为传染源的可能性小。 ;(二)传播途径 ; 钩体病传播方式为直接接触传播。人与污水接触是本病主要传播方式。带钩体的动物尿排菌,污染周围环境,人接触这些污染物而受感染。侵入途径是通过皮肤,特别是破损的皮肤,其次为粘膜。 ;1.鼠尿污染 黑线姬鼠排出带钩体尿污染田水、土壤与水稻,农民在收割稻谷时而受感染。鼠尿也可污染池塘、荒地而使人受到感染。 2.暴雨积水 猪圈中带钩体猪尿被暴雨冲溢而积于低洼地区,扩大了传播机会。 ;3.洪水淹没 猪圈和鼠类栖息处被洪水淹没,钩体污染范围广泛,抗洪人员与当地居民均易感染而发生流行。 4.其他接触 如涉水、游泳、养猪、屠宰,或在阴沟、矿井、战壕、防疫现场与检验室工作都可增加接触感染的机会。 ;(三)人群易感性 ; 人群对本病普通易感,病后可获得较强的同型免疫力,但对不同型钩体仍然易感。新入疫区的人员的易感性高而发病多。 ;(四)流行特征;1.地区分布 以热带、亚热带为最多。我国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东南沿海和西南各省、市、自治区较严重。仅西北未发现本病流行。 2.季节分布 主要流行于夏秋季(6—10月),尤以8、9月为高峰。 ;3.年龄分布 青壮年为主,农村儿童也不少。 4.职业分布 主要为农民与参加农业劳动的人群、渔民与屠宰工人等。 5.流行类型及其特点 主要为三个类型,其特征见表。 ; 稻田型 雨水型 洪水型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毒血症 发热 小血管损伤 出血 肺血管损伤 肺出血 横纹肌损伤 腓肠肌疼痛 鈎体 皮肤粘膜 血流 鈎体血症 肾小管损伤 蛋白尿 肝细胞损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