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关系的研究进展.docVIP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关系的研究进展.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王鹏1 贾彦彬2 周立社2 (1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 014010;2包头医学院 014010)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0438-03 【摘要】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而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骨质疏松的发生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众多有关OP的分子遗传学研究中,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是倍受关注的候选基因之一。本文对近年来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 肺栓塞 【Abstract】 As the population ages,osteoporosis(OP)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older problems had been widespread concern in the medical profession. The incidence of osteoporosis is the result of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Among the many genetic studies on the OP,the vitamin D receptor (vitamin Dreceptor,VDR) gene is a candidate gene for one of the closely watched.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recent vitamin D receptor gene polymorphisms and osteoporosis research are reviewed,to explore the vitamin D receptor gene polymorphisms and osteoporosis relationship. 【Key words】 vitamin D receptor polymorphisms osteoporosis 维生素D(Vitamin D)是人体一种必需的维生素,其本身无活性,需要在体内经过两次羟化,转化为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 才能发挥生物学效应。VDR与1,25-(OH)2D3结合后,该复合物可与靶基因上游启动子区或调控区域上的特定DNA序列相结合,进而对靶基因的转录表达进行调控。骨是维生素D的主要靶器官,1,25-(OH)2D3调节骨的形成和再吸收[1]。当体内1,25-(OH)2D3水平下降时,使骨代谢率增加,由此产生的后果包括骨软化症、佝偻病、骨质疏松和继发骨质疏松性骨折等[2-3]。因此,VDR基因多态性对骨质疏松症有着重要的影响。 1 VDR基因 人类VDR基因位于染色体12q13~14上,全长约100kb,共由9个外显子和8个内含子组成[4]。5prime;端非编码区包括外显子IA,IB,IC,另外8个外显子(外显子Ⅱ—Ⅸ)编码VDR分子的???构部分。 VDR基因多态性 VDR基因多态性分别对应多个内切酶酶切位点,目前已发现VDR基因含有5个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别是:BsmI、ApaI、TaqI、FokI、Tru9I的酶切位点。BsmI、ApaI、TaqI、FokI四种内切酶多态性位点,一般用b、a、t、f表示存在这四种内切酶多态性位点,用B、A、T、F表示缺乏这四种内切酶位点的变异。 Tru9I多态性位点是2000年法国Ye等[5]首次发现并报道的,它位于第Ⅷ内含子末端,发生G/A改变的多态性位点。Tru9I多态性位点虽然不改变VDR的蛋白序列,但转录出VDR基因的mRNA 3prime;末端区域可以影响mRNA的表达和稳定性,影响增强子对靶部位的亲和力。国外研究认为Tru9I多态性与I型糖尿病[6]、直结肠腺癌等疾病及骨密度[7]相关。最近国内张丽娅等[8]研究的结果是VDR Tru9I多态性与男性BMD的关系尚不明确。因此VDR Tru9I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的关系还应展开更深入的研究调查。FokI位点位于转录起始部位,是目前所了解的VDR基因多态性中惟一个改变氨基酸序列长度的位点[9],可能会对骨代谢产生较大影响。BsmI和ApaI多态性位点位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