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巴州G314线项目预制场临建方案
G314线野云沟立交至拉依苏立交公路改建项目Ⅰ号预制厂建设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交一公局总承包经营分公司
G314线野云沟立交至拉依苏立交公路改建项目经理部
2017年月日
目 录
1. 编制原则和编制依据 3
1.1 编制原则 3
1.2 编制依据 3
2. 工程概况 3
2.1项目概况 3
2.2地形、地貌 4
2.3气象、水文 4
3预制场临建工程量 5
4.预制场建设方案 5
4.1预制场选址 5
4.2预制场的设置 6
4.3预制场施工工艺流程 7
4.4预制场水、电设置 9
5.预制厂建设机械人员配置 10
5.1人员配置 10
5.2机械设备配置 10
6.安全文明施工 11
7.环境保护措施 12
8.安全维稳措施 12
附件:1. 总平面布置图(PDF格式) 13
2. 横断面图(PDF格式) 13
3.相关结构物细部图(PDF格式) 13
Ⅰ号预制厂建设方案
1. 编制原则和编制依据
1.1 编制原则
1、工期保障原则
根据业主对本标段工程总工期及节点工期要求,科学组织施工,合理配置资源,计划安排周密,使各项分部工程施工衔接有序,资源利用充分,以保证总体施工计划的实现,从而确保总工期。
2、技术可靠性原则
施工方案制订遵循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本项目工程特点,结合我单位相关施工的成功经验,选择可靠性高、可操作性强的施工技术方案,确保工程安全、优质、快速建成。
3、经济合理性原则
充分考虑了工程的实际需要及我单位相应资源配置,力求方案经济合理,并在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以使施工方案优化,效率提高,施工成本降低。
4、安全、环保、职业健康原则
以确保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为原则制订各项措施,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施工现场全过程处于严密监控状态。以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为目标布置施工总平面。
1.2 编制依据
1、 G314线野云沟立交至拉依苏立交公路改建项目两阶段施工图;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手册》;
3、 G314线野云沟立交至拉依苏立交公路改建项目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2. 工程概况
2.1项目概况
C314线野云沟至拉依苏项目的起点位于轮台县野云沟乡G3012接G314线立交处(G314线K550+873.35),向西沿G314线老路布线,途径野云沟乡、策大雅乡、铁热克巴乡、阳霞镇、轮台县,终点接与轮台县拉伊苏工业园G3012线立交处(G314线K654+000),路线总全长103.12公里。按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采用100km/h,路基宽度采用23.5m,桥涵设计荷载采用公路-Ⅰ级。全线桥梁中桥7座、小桥27座,箱涵177座。全线空心板梁1242片(13米630片、16米612片)。
2.2地形、地貌
项目区地处南疆北部,地处塔里木盆地北缘,南天山山前绿洲上,在地貌上为罗霍坦山山前洪积、冲积倾斜平原的一部分,地形由北部山麓带向南部塔里木盆地倾斜,地形坡度约为5‰,总体地形较为平坦、开阔。北部地区地势颇高,海拔在1140m——1090m之间,南部地区为海拔在1090m——1020m之间的平原地带。南部平原地区,地势总体表现为西北向东南方向倾斜,地势平均坡度约为5‰,地质结构较为单一,为山前冲、洪积平原沉积土质结构,土壤多含砾质。地表为第四系松散地层覆盖。自然区划数绿洲-荒漠区(VI20区)。
2.3气象、水文
项目区地处亚欧大陆中心,远离海洋,受塔里木地效应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影响,形成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由于受全球环流西风带的影响,其气候特点是:光热资源丰富,气温的年日照变化大,无霜期较长,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空气干燥,风沙浮尘天气较多,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季升温快而不稳,秋季降温过速。
轮台县平均气温为10.6℃,年际变18.7℃,大于10℃的积温4125℃,年积温4360℃,积温变化大,其变幅650℃属不稳定性,一月平均气温-8.5℃,七月平均24.9℃,年温差33.4℃,极端最高温度40.1℃,极端最低温度-25.5℃,最大温差65.6℃,无霜期188天左右,初霜10月15日,终霜4月9日。年平均降水量为52mm,年最多降水量126.2mm,(1981),年最小降水量16.7mm(1980),日最大降水量达45.7mm(1978年6月1日),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降水强度差异悬殊,降水次数不多,一般降水量不大,持续时间短,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冬季降雪少仅4.1mm。本区平均年总蒸发量2071.9mm,最大年蒸发量为2449.5mm,最小年蒸发为1765mm。
其气候特点是: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短暂而炎热,春秋季不分明,秋季来临早,季候风多且季候风较强烈;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量丰富,无霜期短,气候干燥年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