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先秦诸子讲义
先秦諸子 講義
一.孟子簡介
作 者 非出於一人,或曰由孟子弟子公孫丑、萬章等人筆記,經孟子潤飾而成 篇 章 今傳七篇,每篇又分為上下,共有十四篇 思 想 道性善、講仁政、尊王賤霸、民貴君輕、重禮義、輕功利 其 他 最晚入十三經之一部(唐以前屬子書) 注 疏 漢?趙岐注;宋?孫奭疏 二、孟子VS荀子
書名 時代 篇數 師法 主張 教育 中心思想 注疏 孟子 戰國 七篇,各分上下。始於梁惠王,終於盡心 法先王:
堯舜 性善 闡揚本性 義 漢?趙岐注
宋?孫奭疏 荀子 二十卷,三十二篇。始於勸學,終於堯問 法後王:
周文武王 性惡 化性起偽 禮 唐?楊倞注
清?王先謙集解 說明:1.孔子中心思想為「仁」;孟子推仁及於義;荀子隆禮重學(韓非重法)
2.荀子學說,以禮為宗,以善為目標,仍是孔孟之道,觀點與方法與孔孟不同,目的仍相同
3.孟子與荀子皆尊王道,賤霸道;史記中二人合傳(孟子荀卿列傳) 三、先秦哲理諸書
家派 書名 別稱 作者 時代 主要思想 文章特色 篇卷 注疏 道家 老子 道德經 李耳 春秋 以靜制動,以柔克剛,無為而治 說理文字 八十一卷,五千餘言 漢?河上公注
魏?王弼注 莊子 南華經 莊周 戰國 物類平等,順適自然,道通於一 設想寓言 三十三篇,分內篇、外篇、雜篇 晉?郭象注
清?王先謙集解 .儒家 論語 論、語 孔丘弟子與再傳弟子 春秋 仁 語錄體 二十篇,始於學而,終於堯曰 魏?何晏集解
宋?刑昺疏 孟子 孟軻弟子 戰國 推仁至義,人性本善,民貴君輕,尊王賤霸 設想寓言
語錄體 七篇,各分上下。始於梁惠王,終於盡心 漢?趙岐注
宋?孫奭疏 荀子 孫卿新書 荀況(孫卿) 戰國 以禮為宗,以善為目,標人性本惡,矯性靠積學 論辯濫觴
漢賦先河 三十二篇,始於勸學,終於堯問 唐?楊倞更名作注
清?王先謙集解 法家 韓非子 韓非 戰國 法術勢兼顧,君無為,法無不為 論辯文章 共五十五章 清?王先謙集解 雜家 呂氏春秋 呂覽 呂不韋 戰國 儒道為主,兼採墨法名兵農,取法自然而求周世用;切近理想而不違時勢 論辯文章 二十六卷:十二紀,八覽,六論 漢?高誘注 四、經書沿革
前 秦 六 經 詩、書、易、儀禮、樂、春秋 西 漢 五 經 詩、書、易、儀禮、春秋(因為樂有名無實體) 南朝劉宋 十 經 詩、書、易、儀禮、禮記、周禮(後三者合稱三禮)
春秋左氏傳、公羊傳、穀梁傳(合為春秋三傳)
論語併孝經 唐 代 十二經 十經中論語、孝經分開,加上爾雅。(唐文宗開成石經) 南宋光宗
淳熙年間 十三經 ( 六經 ):詩、書、易、儀禮、周禮、春秋
( 三傳 ):左氏、公羊、穀梁(春秋經合於三傳中)
( 四記 ):禮記、論語、孝經、爾雅
( 一子 ):孟子
(即開成石經十二部加上孟子一書)
五、十三經簡述
經 書 內 容 文字特色 易 經 初為卜筮之書,後成為哲理之書 長於說理 尚 書 記錄上古政事之史書,散文之祖 記言記事,條理分明 詩 經 包括地方歌謠、士大夫歌詠、廟堂樂歌,韻文之祖 多四言作品,篇幅短小,主題單一明確,多重章疊詠形式 周 禮 記古代官制(理想中官制) 皆長於敘述說明 儀 禮 記古代禮儀(共十七種) 禮 記 古代禮學叢書 內容豐富繁雜,博大精深 左 傳 以魯史為中心,旁及同時代諸國事 重記事 公羊傳穀梁傳 解釋春秋經的義例為主 重釋義 論 語 載孔子之道 記言 孝 經 孔子為曾子述孝道之書 論孝道 爾 雅 講字義類別的字書 第一部辭典 孟 子 載孟子之道 議論宏肆,辨理最明 備 註 十三經成於南宋光宗淳熙年間,最晚納入者為( 孟子 )
六、先秦作家比較
人物 字號
尊稱 朝代 生平 學術 著作 孔丘 仲尼 春秋 魯國人,先祖為宋國貴族 私人興學之祖,提出「有教無類」的主張,記名弟子共七十二人。司馬遷將他列入世家 主要思想皆在論語一書 左丘明 春秋 相傳為魯國太史。後人尊稱其為「素臣」 孔子作春秋,多所褒諱貶損,左丘明論輯本事為之作傳,以明夫子不以空言立說 左傳 孟軻 亞聖 戰國 先祖由魯遷至鄒國,孟母三遷、斷機教子皆為其母教子傳說。受教於子思門人,繼承孔子思想,一生從事教育與著述,為戰國著名教育家 思想推孔子之仁而為義,主「性善」說,於宋代開始,升格列十三經中,南宋朱熹又列為四書之一 主要思想皆在孟子一書 莊周 子休 戰國 一生貧困,不求富貴,曾任蒙之漆園吏,與惠施往來,終身不仕。唐人尊稱「南華真人」 思想以道為本,以為萬物合一,主張順應自然,反璞歸真 莊子 荀況 荀卿 戰國 曾為齊祭酒,任楚蘭陵令,晚年著書講學以終。韓非、李斯為其弟子 與孟子並為戰國時儒家代表人物,主張「性惡說」,強調後天學習的重要,提出隆禮的主張。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