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大学为何走向失败1.PDF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们的大学为何走向失败1.PDF

1 我们的大学为何走向失败 ? 安东尼·格拉夫顿 张婧 译 张宁曦 周忆粟 校 Wolfgang Volz/laif/Redux 摄 麻省理工学院大圆顶 10 号楼前的基里安庭院,麻萨诸塞州,剑桥,2002 年 9 月 美国大学占据了很多世界排名的前几位,尽管这些评分基只是大学行政人员和校友的 娱乐活动,但还是反映出了一些事实。很多美国大学提供给教职员工的工资和工作条件、实 验室和图书馆都是其它地方的院校很难比得上的。而它们不光在工作人员那里投入较多,在 研究生和科生上的开支也比海外的学校要多。尽管以欧洲或亚洲标准看来它们的费用很 高,但他们近年来努力给科生提供优厚的经济资助,给博士生支付全部学费,不让困学 生失学。在这一体制的每一层面,都有全心投入的教授们激发学生对一切都充满热情,从晶 体的结构一直到诗歌的结构。 1 译自《纽约书评》2011 年 11 月24 日文。原题为:Our Universities: Why Are They Failing? 作者 Anthony Grafton。 《立场》2012 年第 1 期 页 1-10 1 然而,美国大学也受到了猛烈的批评,多半来自了解大学的教授和记者,这 自然也情有 可缘。每个硬币都有两面,而每项优点也都有其对应的负面——相应地,每所大学也都有自 己的脓疮。在最富盛名的医学院里,教授们以个人名义发表研究,实际上却是为大医药公司 做付费宣传。在众多州立大学及一些私人大学,橄榄球队和篮球队的教练们年薪几百万美元, 他们的助理收入数十万,只因为他们管理着半职业球队。没有几个球队为资助它们的大学挣 钱,还有一些球队赤裸裸地剥削它们的队员。 在一些拔尖的私立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在每一届都会给一些人留出名额,给校友和可 能的捐款者们的子女;给运动员,尽管很多运动员不像他们的同学那样充分利用学习机会; 或者干脆留给只要能出得起学费的人。在一些自称致力于科生教学的大学里,有太多的教 授每周只草草读两遍课件(PPT),而将面对面的教学交给廉价的研究生或者短期雇用的博士。 研究生和短期教师们尽力将基技能与量化分析传授给学生,而每门课只能赚区区几千美 元。 不难理解,为何大学仍抗拒使用哪怕很简单的评估。现在的美国将近有 5000 所大学, 包括两年制和四年制学校。有数百万人去那里读书,包括了 40%的 18 到 24 岁的美国人,还 有很多年纪更大的学生。高等教育既有常春藤等私立名校树荫掩映的奥林巴斯神山,也有公 立大学高大庄严的四方形建筑,还有城市社区学校周围每天运营 12 小时、永远不够车位的 停车场。它既是私有的也是公立的、既有大众的也有精英的、既有古老的常青藤覆盖的传统、 也有当代而前沿的风格。高等教育如此丰富多变的景观无法用任何简单的方式概括。 很多——或许是大多数——谈论美国大学的书都可以划入两类。每周都可以看到长篇的 怨词。相当一部分属于同一类,包了来自不同作者群的多种著述,包括由优秀记者纳奥 米 ·施艾弗 ·瑞里撰写的对教授的抨击一书《教员休息室》(2011),和政治学家杰明 ·金 斯伯格所写的对大学行政的批判《教员的衰落》(2011)。这些书不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大学 里复杂的群体,而是特别锁定其中一群人作为批评的反面角色。作者也并不选择某个大学的 具体情况进行描述,否则还可以让读者对学术生活的节奏与性质有所感受,而是从流行媒体 和网页中剪切故事,把它们堆积起来。它们讲述个人经历,总是选择极端的坏例子,似乎这 就是普遍现象,并且反复使用那些在之前的论战里用过的、老掉牙的段子。 《立场》2012 年第 1 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endang_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