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物理培优2
2、危害:发热浪费能量。 变压器、电机的铁芯都不是整块金属,而是由许多相互绝缘的电阻率很大的薄硅钢片叠合而成的,以减少涡流和电能的损耗,同时避免破坏绝缘层。 减少涡流的方法: 增大回路的电阻。 磁电式电流表 1、电磁阻尼: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感应电流使导体受到安培力而总是要阻碍导体的相对运动的现象。 应用:磁电式仪表、电气机车的电磁制动、阻尼摆等. 2、电磁驱动: 当磁场相对于导体转动时,在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使导体受到安培力的作用而运动起来的现象。 线圈转动与磁铁同向,但转速小于磁铁,即同向异步。 应用:感应电动机、电能表、汽车上用的电磁式速度表等。 电磁阻尼是导体相对于磁场运动; 电磁驱动是磁场相对于导体运动. 安培力的作用都是阻碍它们间的相对运动。 问题:公式 ① 与公式 ② 的区别和联系? (1) ①求出的是平均感应电动势, E和某段时间或某个过程对应; ②求出的是瞬时感应电动势,E和某个时刻或某个位置对应. (2)①求出的是整个回路的感应电动势;②求出的是某部分导体的电动势。回路中感应电动势为零时,回路中某段导体的感应电动势不一定为零。 v a b c d L 1、区别: (1)公式①中的时间趋近于0时,则E为瞬时感应电动势 (2)公式②中v若代表平均速度,则E为平均感应电动势。 2、联系: 问题:公式 ① 与公式 ② 的区别和联系? 公式①和公式②是统一的. 如图,长为L的铜杆OA以O为轴在垂直于匀强磁场的平面内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求杆OA两端的电势差. ω A O A 例与练9 如图,水平面上有两根相距0.5m的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MN和PQ,它们的电阻不计,在M和P之间接有R=3.0Ω的定值电阻,导体棒长ab=0.5m,其电阻为r=1.0Ω,与导轨接触良好.整个装置处于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B=0.4T.现使ab以v=10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运动. (1)ab中的电流多大? ab两点间的电压多大? (2)维持ab做匀速运动的外力多大? (3)ab向右运动1m的过程中, 外力做的功是多少?电路中产生的热量是多少? R B r P M N a Q b v WF=0.1J I=0.5A F=0.1N Q=0.1J U=1.5V 例与练10 关于电磁感应,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穿过线圈的磁通量越大,感应电动势越大 B、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感应电动势一定为零 C、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越大,感应电动势越大 D、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越快,感应电动势越大 D 注意:感应电动势E与Φ、△Φ、 △Φ/△t的关系 例与练11 如图,一个水平放置的导体框架,宽度L=1.50m,接有电阻R=0.20Ω,设匀强磁场和框架平面垂直,磁感应强度B=0.40T,方向如图.今有一导体棒ab跨放在框架上,并能无摩擦地沿框滑动,框架及导体ab电阻均不计,当ab以v=4.0m/s的速度向右匀速滑动时,试求: (1)导体ab上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2)回路上感应电流的大小 E=BLv=0.80V 例与练12 小结:①由于导体运动过程中感应电动势不变,瞬时值等于平均值,所以也可用下式求E. ②如果这时跨接在电阻两端有一个电压表,测得的就是外电路上的电压,即 如图,有一匀强磁场B=1.0×10-3T,在垂直磁场的平面内,有一金属棒AO,绕平行于磁场的O轴顺时针转动,已知棒长L=0.20m,角速度ω=20rad/s,求:棒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有多大? 例与练13 如图,边长为a的正方形闭合线框ABCD在匀强磁场中绕AB边匀速转动,磁感应强度为B,初始时刻线框所在的平面与磁感线垂直,经过t时间转过1200角,求: (1)线框内感应电动 势在时间t内的平均值. (2)转过1200角时感 应电动势的瞬时值. 3Ba2/(2t) 例与练14 如图,将一条形磁铁插入某一闭合线圈,第一次用0.05s,第二次用0.1s。试求: (1)两次线圈中的平均感应电动势之比? (2)两次线圈中 电流之比? (3)两次通过线圈 电荷量之比? (4)两次在R中产生 热量之比? 例与练15 : 二、涡流的热效应: 三、涡流的机械效应 电磁阻尼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