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胃复安双侧足三里注射结合中药治疗胃轻瘫30例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胃复安双侧足三里注射结合中药治疗胃轻瘫30例
朱为乙1 王佳丽2(1浙江丽水市中医医院 浙江丽水 323000;2浙江丽水市中医医院 浙江丽水 323000)
胃轻瘫是危重病人常见的合并症,胃轻瘫不仅影响原发病的治疗,甚至会加重病情。足三里穴为临床治疗腹部脏腑疾病的主要穴位,“肚腹三里留”是数百年来指导临床医家的要诀。在众多穴位中,足三里穴是最常用的治疗穴位,传统中医理论认为针刺足三里穴具有疏通经脉、调和气血、和胃健脾之效。在大量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结果均显示针刺或药物注射足三里穴对胃肠功能有良性调节作用。我院重症医学科科采用足三里穴注射胃复安治疗,辅以中药鼻饲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30例全是我科住院病人。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40~87岁。脑血管意外18例,颅脑外伤术后8例,慢阻肺4例,均根据临床表现、CT/MRI检查确诊。病程最短5d,最长20d,6例入院前曾接受过其他方法治疗。10例昏迷,6例嗜睡,其余病例神志清楚。
2、治疗方法
患者仰卧位,用5mL无菌注射器抽取20㎎胃复安,常规皮肤消毒,快速刺人足三里穴2~3cm,轻微提插,待有酸胀感、回抽无血后,先后在双侧穴位各注入10㎎胃复安,每日1次,一个疗程7天。
同时辅以中药治疗:以健脾益气、行气通腑、活血化瘀为治则,药用:党参、白术、茯苓、黄芪各30克,甘草6克,大黄、陈皮、半夏、厚朴、枳实、桃仁、赤芍各10克,鸡内金15克,每日一剂,浓煎至100毫升,分3次从鼻肠营养管或胃管注入。
3、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治愈28例,无效2例(为重症颅脑外伤),有效率92.5%。
最快者5天疗效明显,最慢15天后患者胃轻瘫症状较前改善,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
4、讨论
药物胃复安能增加胃肠运动,加速胃排空。足三里穴属足阳明经合穴,能调理脾胃、和中降逆、通腑宽膈止呕。且胃经有支脉通过横膈,络属于胃。中医学认为,针刺足三里穴可调节胃运动,影响胃酸的分泌,可对黏膜起保护作用,因此足三里穴为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要穴。单独肌肉注射胃复安、或针刺足三里穴均有一定疗效,但不理想。而我们通过足三里穴位注射胃复安,利用经络的归经性以及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使药物直达病所,迅速产生疗效,同时药物在穴位的吸收过程,可对穴位产生持续刺激,使疗效持久。
其次结合中药,以补需泻实的中医原则,应用健脾益气、行气通腑、和胃降浊、活血化瘀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方中用党参、白术、茯苓、黄芪、甘草健脾益气为君药,陈皮、半夏、厚朴、枳实行气导滞、和胃降浊以调节气机为臣药,佐以大黄、桃仁、赤芍活血化瘀、通腑泻浊,辅以鸡内金醒脾开胃、消食和中,诸药合用可扶正祛邪、标本兼治、共奏理气除胀、健脾和胃之功,可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胃部血液循环,提高胃动力,恢复消化功能,以促进食欲,对缓解胃瘫病人有一定的疗效。
本法操作简便、安全,疗效肯定,适合临床运用治疗胃轻瘫患者。
参考文献
[1]林敉祥.LIN Mi-xiang 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观察[期刊论文]-实用医技杂志2005,12(6)
[2]孙志刚.李国庆.徐美芳穴位注射治疗膈肌痉挛180例效果观察[期刊论文]-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5,27(2)
[3]秦新裕.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2,5(4): (4):234.
[4]姜伟青,彭保国,鲁海婷,等.“和胃通降合剂”保留灌肠治疗术后胃瘫的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08,40(10):32-33.
[5]胡灏,苏永权,卢广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14例[J].中医药导报,2008,14(7):69-70.
[6]孙启龙,吴清,孙保德,等.非胃手术后胃瘫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8):468-47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