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考古诗复习题一、《关雎》1、(1)《关雎》选自,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_ _篇,包括 _ _ 、_ _、_ _三部分。(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的艺术手法。(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现在一般认为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关雎”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B 、诗中第二章中重叠“悠哉”,形容小伙子心情舒畅,洋洋得意。C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D 、“琴瑟”和“钟鼓”并非写实,是想像之词。4、诗歌中描写禽鸟和鸣的句子是“,。” 5.诗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 6.诗中的“”一句直接赞扬女子的文静、善良,也交代了小伙子追求她的原因;描写思念心上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现今已成成语。 7.“”、“”这一幻想和淑女结合的热闹场面,表达了青年男子对美好婚姻的希求和良好愿望。二、《蒹葭》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蒹葭》选自《诗经·大雅》,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B、全诗重章反复,一意化为三叠,具有音乐美,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C、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诗的旨意在第一章就全部体现出来。D、本诗的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心上人路远难寻。结尾却用“伊人”一转,似乎“她”就在面前,这里写的是一种想象。2、对全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章起两句写秋天的景象。这是从怀念者眼中写出:他的眼前是一片无边无际的青苍苍的芦苇,早晨的露水已经成霜,于是引起了他对伊人的怀念。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之词,伊人在河水的那一方,他因此上下追寻。C、第二章第三章均为八句,所写的内容几乎与第一章完全一样,但是感情均与前一章进了一步,情境也有了一些变化。D、全诗一唱三叹,委婉深入,充分表现了诗人对伊人的怀念之情。3、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 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前两句以凄清冷漠的景致起兴,形成一种沉郁悲凉的氛围,同时又暗寓了时间的推移。后六句描写访求“伊人”而未得的迷惘之情。B “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沚”是说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境,仿佛置身于州岛上,可望而不可及。 C “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 D 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人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它应是一首叙事诗。4、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个诗节的首句反复咏叹蒹葭的茂盛繁密的状态,突出景物特点,渲染气氛。B.“白露为霜”句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句是写翌日清晨霜露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C.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补充,分别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 D.三个诗节的最后一句,是写意中人所处位置的变换:从水中央到岸边,再到水中沙滩。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用芦苇、霜露、秋水等自然意象组成一幅清秋晨景图,并笼罩着一种凄清的气氛。 B.古诗中,“水”意象是离愁的载体,因而“秋水”意象既实指自然景观,又特指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C.该诗所描绘的是秋季的景色,体现出寥廓凄清的特点。通过该特点衬托出主人公因热烈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心情。D.“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两句在三个诗节中的重复,表现出主人公对意中人不可阻遏的渴慕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突出了他迎难而上的决心。6、诗中用反复吟咏的形式创造可望不可及的虚幻意境;蕴涵炽烈相识之情的句子是“”、“”、“”。7、蒹葭在今天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诗句是______,_____;且被谱上了去演唱,成为了诗歌的一部分,诗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谁知道这两问的答案?三、《观沧海》1、《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诗。2、《观沧海》的作者是,字,(朝代),家、家、。他的诗以见称。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观沧海》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B.“山岛竦峙”一句中“竦”与“耸”同义,为“高”的意思C.本诗结尾两句,与正文的内容有直接关系,起深化主题的作用D.建安文学时的“三曹”包括本诗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2.1.3.人口的合理容量.pptx
- 人教必修一单元检测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doc
-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练习与测试题.doc
- 人教新课标必修一第二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锋与天气.ppt
- 人教.1.2.3.常见天气系统.pptx
-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课件.ppt
- 人工挖孔专项方案(经济板).doc
- 人教必修一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公开课).ppt
- 人教五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 5》PPT课.ppt
- 人教新课标数学五年级上册《方程》PPT课件.ppt
-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同步教学课件第3单元第4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共25张PPT).ppt
-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同步教学课件第1单元第2章第2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共29张PPT).ppt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42张ppt).ppt
-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1.2.3《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课件 (共29张ppt).ppt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的认识》PPT课件.ppt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1课件.ppt
- 人教版九年级上物理期末试卷.doc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四单元 课题1爱护水资源1教学课件 (共46张PPT).ppt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2 燃料和热量.ppt
- 人教版九年级22.4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共40张PPT).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