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交桩及测量放线施工作业指导书1.doc

线路交桩及测量放线施工作业指导书1.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宁波新樟塘建设有限公司 项目管理中心 报批文件 线路交桩及测量放线指导书 编码 监理批准人 批准日期 EPC批准人 批准日期 2012.8.11 正式使用 版本 日期 文件状态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1.线路交桩 线路交桩由业主或监理组织,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参加,在现场进行交、接桩工作。 接桩人员由施工单位项目部技术部门会同施工现场技术人员组成。 接桩前要组织接桩人员充分熟悉需接桩区段的图纸及相关资料。 充分准备野外接桩工作所必须的车辆、该段的所有图纸、生活用品,以及现场做标志用的材料(如:木桩、自喷漆等)、所需工具包括手持GPS、50米皮尺、锤子等。 接桩人员接收设计单位设置的线路控制桩、转角桩和沿线路设立的临时性、永久性的水准点。 对丢失的控制桩和水准点由设计单位恢复后,予以交接,交桩后发生的丢失,由施工单位在施工前依据接桩原始记录用测量的方法予以恢复。 接桩人员应做好线路接桩的原始记录,量出桩点与附近明显地物的距离,绘出草图,注明尺寸,做好“点之记”,并用手持GPS记录该点点位,达到指导放线和施工的目的。用数码相机将点位及附近的标志物以图片的形式记录下来。桩点较隐蔽的,还应做明显的标记。 施工人员应对线路的定测资料,线路平面,断面图进行详细审核,并与现场进行一一校对,防止失误。 每段管线交桩完毕,应填写交接桩记录,由业主现场代表或监理工程师,设计代表,施工人员共同会签。 接桩所需人员、工具及材料 数量 备注 测量技术人员 3人 皮卡车 1辆 手持GPS 2部 5号电池 足量 数码相机 1部 50米皮尺 2把 锤子 1把 木桩 若干 自喷漆 10桶 测量放线 测量放线应由参加接桩的测量技术人员主持;测量仪器必须经法定计量部门校验合格且在有效期内使用。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对事先收集的各种有关资料的分析,再结合详尽的现场踏勘统计资料,制定出一个合理、可行的测量技术方案。 测量放线之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放线区段完整的施工走向图; 交接桩记录以及接桩的原始记录; 符合要求的完好的测量仪器、木桩、标笔、白灰及定桩工具。 测量放线的基准点是设计控制桩和水准点。依据线路平面、断面图、设计控制桩、水准标桩进行测量放线。 放线宜采用GPS或全站仪测量。对于丢失的控制桩,应根据交接桩记录或中线成果表等资料进行补桩。依据设计管线平面图、测量成果表,复查设计桩的位置和高程。 由于部分线路控制桩或转角桩的距离较远,需要布设二级附合导线,便于测量管道设施的坐标。二级附合导线的布设可以和线路测量同时进行。 Ⅰ、二级附合导线的导线点选点要求:①导线点应选在管线附近,施工作业带之外。在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地点,便于施测管线周围设施;②相邻两导线点见要互相通视,便于测量水平角;③导线边长要选得大致相等,相邻边长不应悬殊过大,边长在1Km左右为宜;④导线点位须能安置仪器;⑤点周围若有转角点或固定点,应选在转角点或固定点上,联测。 导线点选定后,要用标志固定下来,将木桩打入土中与地面齐平或稍高,并在桩顶中心钉入小钉,以表示点的精确位置。对于所有导线点、转角点、固定点都应设置栓桩,栓桩应以点为圆心,以20m为半径引出任意两点组成一个三角形,点位丢失后可根据栓桩恢复,栓桩设在施工作业带外侧,避免在施工中毁坏。点位与栓桩间距离用钢尺测量,精确至毫米,作好记录,并画好点位的点之记图。 Ⅱ、二级附合导线的布设 如图所示,A、B、C为线路的转角点,D为固定点,A1、B1、B2为设置的导线点。A、B、C、D作为导线点,为已知的高级点。AB、CD的方向为已知方向。 Ⅲ、附合导线的测量 1)导线点的测量可以采用基站式GPS进行。在信号范围内,采用至少三个已知点来进行坐标转换,则可实施附合导线的测量。 2)附合导线的测量也可以采用全站仪来进行。全站仪的测量精度需达到:测角精度为1″,测距精度为2mm+1ppm。 二级附合导线测量的具体要求 导线长度(Km) 平均边长(Km) 测角中误差(″) 测距中误差(mm) 测距相对中误差 测回数 方位角闭合差(″) 相对闭合差 4 0.8 ±10 ±15 1/20000 1 ±20 1/10000 高程控制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与导线测量合并进行。高程应往返观测,往返高差较差在限差内取平均值。仪器高、棱镜高应精确至1mm,并测量两次取平均值,但较差应小于4mm。 测回数(中丝法) 指标差较差(″) 垂直角较差(″) 对向观测高差较差(mm) 附合闭合差(mm) 2 ≤10 ≤10 60 30 如附合导线图所示,测量导线点与高级点的连接角,以及各导线点的前进方向的左角、各导线点之间的距离及高差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