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突出环境问题及其治理对策.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区突出环境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城区突出环境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区人口的不断增加,衍生出一系列环境问题,既引发群众上访投诉影响社会安定和谐,又映射有法不依阻碍政令畅通,还造成“脏、乱、差”局面影响XX文明县城创建整体进程,亟待引起重视,研究措施,妥善加以解决。一、突出的环境问题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城区水、气、声、渣等各类污染问题都程度不同地存在。  水污染方面,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工业废水污染。1998年以来,我县在XX河沿岸兴建黄姜化工企业9家,年排放高浓度工业废水600余万吨,对XX河流域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污染。XX年以前,XX河常年处于劣五类水质,水体功能丧失殆尽。二是生活污水污染。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水电站建设移民工程的实施,使县城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与日俱增,目前每天的污水排放量已超过3万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集中排放,致使XX河水体污染严重。  大气污染方面,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楚秦水泥公司立窑烟尘污染。该公司买断经营后,沿用原国营县水泥公司二分厂年4.4万吨水泥生产线,属国家产业政策明令淘汰的生产工艺与设备,特别是扩能改造为年10万吨生产能力后,烟尘污染更为突出,对城南地区造成十分严重的污染,部分时段甚至波及整个城区,人民群众反响十分强烈。二是西关桥东西两家洗浴业经营场所产生的烟尘、烟气污染。两家洗浴企业地处人口集中区域和交通枢纽地段,使用燃煤锅炉,因大量排放烟尘,附近居民反对,不得已把排烟口设在防洪堤上。设施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烟气和烟尘,不仅危害周边地区群众正常生活,而且污染河道、河堤,损害城区居民茶余饭后漫步休闲场所的环境质量。三是餐饮业油烟污染。近年来,大批下岗、无业人员自主创业,都选择了投资少、见效快的餐饮服务行业,特别是早餐、小吃店比比皆是,成为无组织排放油烟污染的“主力军”,其噪声、油烟、飘尘污染,让临街建筑物楼上的住户深受其害、苦不堪言。  噪声污染方面,主要分为四类。一是工业、手工业生产和其它经营性活动中产生的常年性和偶发性噪声扰民,主要表现在家具制造行业、板石和建材加工行业、冷冻食品储藏经销行业、装饰装修材料加工行业。二是建筑施工场地午间和夜间超时施工、超标排放噪声导致的噪声扰民,主要表现在部分私有产权房屋建筑工程。这些工程立项不报批,施工无资质,竣工不验收,游离于部门管理之外。三是文化、娱乐业经营场所、音像制品商店音响噪声超标扰民。目前,城区有较大规模的文化、娱乐业经营场所8处,音像制品店和个体户用于招揽顾客的小音箱、小喇叭更是无以计数。由于部门管理不力,加之经营者未经环境影响评价,经营过程中唯利是图,基础设施普遍简陋,场地选址普遍不当,群众投诉此伏彼起。四是促销活动、烟花鞭炮随时随地燃放、装潢装修活动和夜市、排档夜间经营产生的社会生活噪声扰民。由于点多、面广,法不责众,这类问题近年有日益严重趋势。  固体废弃物污染方面,更是遍地开花、不胜枚举。环卫工人不辞劳苦、夜以继日、分片负责,每天清扫数十次,但前面扫,后面丢,劳动成果顷刻化为乌有。城区的部分街道、村组居民多年不交垃圾费,垃圾顺手丢到房前屋后或河道里。另外,不文明的生活方式加重了垃圾污染程度,河道里葵花籽壳、甘蔗皮、残汤剩水、煤渣成堆成片、随处可见;“一次性”用具信手拈来、随手乱丢,塑料袋、鞋套凌空飞扬,大煞风景。二、治理措施与对策  上述现象,映射出市民整体素质偏低的共性问题,但究其根源,部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协调配合不力、政令不通,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关系民生与发展的环境问题,必须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坚持源头控制,杜绝新污染源的产生和蔓延。核心问题是要落实环保部门“第一审批权”,今后所有新上项目,必须提交环保部门实行前置审批,其项目的环评文件经环保部门审查通过后,才能提交其他有关部门审批立项、开工建设。反之,任何项目,不论其投资多大、效益多好,未经环保部门审查批准,任何部门、任何人都不能擅自批准其立项上马。违背这一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无论牵涉到什么部门、什么人,一律报请纪检监察部门依法依规从严查处。  二是强化部门配合,形成密不透风的城市环境管理大网。当前城市管理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多数是由于部门配合不力,监管合力不够造成的。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症下药、标本兼治。一要建立城市环境管理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互通情报、共克难关。建议县政府召集建设、环保、水务、工商、国土、房管、经济、文化、公安、法院等部门和相关乡镇负责人,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查摆问题,共商良策。二要强化部门配合,共建管理网络。今后,所有建设工程包括一般房屋建筑工程,必须按规定履行环境影响评价手续,提供该建设项目的环评登记表、报告表或报告书,否则,国土部门不得批给土地,报建中心不得批准建设;必须按规定配套安装“埋地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