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章第1节第l课时(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1单元走进信息世界 第1节 信息与信息技术 转社会活动4 在大自然中 清晨的霞光—— 树叶开始变黄—— 树叶的年轮—— 转图片2 送来了黎明的信息; 隐含着秋天来临的信息; 铭刻着它的年龄。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 红绿灯—— 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上—— 转图片2 指示着交通的信息 有大量的“市场信息”、“科技信息”、“股票信息”等 所谓信息,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 文字、符号、信号、指令、代码等都可以表达和传递信息。 人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里,每时每刻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 甲、乙、丙3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杯,分别装有酒、酱油和盐水3种不同液体。请你根据液体传递的某些信息,鉴别酒、酱油和盐水,请说出你的鉴别方法并记录操作过程。 不同的事物所包含的信息是不同的。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利用耳闻、目睹、鼻嗅、口尝、触摸等方式直接获取外界的信息,并根据颜色、气味等不同特征来鉴别事物。 但是人类的感官功能是有限的,对于感官无法直接看到、听到、摸到的信息,应该如何获取呢? 各种传播媒体的运用,使人类收集信息的能力突破了时空限制,如 广播、电话等相当于听觉的延伸; 照相机相当于视觉的延伸; 电影、电视相当于视觉、听觉的延伸; 网络更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空间,使人们体会到“信息就在指尖上”的神奇。 早晨起床,我想知道今天的气温,以便增减衣服,需要上网查询吗?你会选择哪种方法? 我准备外出旅游,需要了解目的地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如何获取这些信息呢? 信息来源多种多样,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信息需求和物质条件选取适当的方法。 什么是信息 ? 信息是事物及其运动所具有的一种普遍属性,具有许多特征。 转表格27 为什么大家都知道了纸条的内容? 哪几组传递的电话号码准确无误?哪几组传递的电话号码误差很大?为什么?转表格22 假如我有一个好消息想告诉远方的朋友,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呢?假如传递信息的范围扩大到全球,传输方式及传输效果又会发生哪些变化? 当传输范围扩大到全球后,可能采用的信息传输方式将变为邮局邮寄信件、广播、电视、电话、E - mail、即时通信等,相应的传输条件、速度、结果也将发生改变,同时还会带来费用问题,我们要根据情况选择经济适用的途径来传输信息。 再见! 第1位同学将纸条的内容,用共享文件夹的方式,传递给每一位组员 网虫组 第1位同学将纸条的内容,用朗读的方式告诉每一位组员 喇叭组 第1位同学看完纸条后,将纸条依次传给每一位组员 接力组 第1位同学将纸条的内容用悄悄话依次传递给下一位组员 耳语组 传输 结果 可存储性 传输速度 信息传输方式 组名 无失真 好 2 第1位同学将纸条的内容,用共享文件夹的方式,传递给每一位组员 网虫组 失真 差 l 第1位同学将纸条的内容,用朗读的方式告诉每一位组员 喇叭组 无失真 好 3 第1位同学看完纸条后,将纸条依次传给每一位组员 接力组 失真 差 4 第1位同学将纸条的内容用悄悄话依次传递给下一位组员 耳语组 传输 结果 可存储性 传输速度 信息传输方式 组名 信息只有经过传递、交流,才能被人们所感知和接收,可传递性意味着人们能够突破时空的界限,对不同地域、不同时间的信息加以选择 传递性 3 信息可以借助物质载体长期累积存放,以便随时提取,纸条、磁盘文件 存储性 2 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普遍性 1 对该特征的描述 特征 序号 信息可以被不同的个体或群体接收和利用,它并不会因为接收者的增加而损耗,也不会因为使用次数的增加而损耗 共享性 4 信息只有经过传递、交流,才能被人们所感知和接收,可传递性意味着人们能够突破时空的界限,对不同地域、不同时间的信息加以选择 传递性 3 信息可以借助物质载体长期累积存放,以便随时提取,纸条、磁盘文件 存储性 2 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普遍性 1 对该特征的描述 特征 序号 由于人们在认知能力上存在差异,对于同一个信息,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形成“认知伪信息”;或者由于传递过程中的失误,产生“传递伪信息”;也有人出于某种目的,故意采用篡改、捏造、欺骗、夸大、假冒等手段,制造“人为伪信息” 失真性 5 信息可以被不同的个体或群体接收和利用,它并不会因为接收者的增加而损耗,也不会因为使用次数的增加而损耗 共享性 4 信息只有经过传递、交流,才能被人们所感知和接收,可传递性意味着人们能够突破时空的界限,对不同地域、不同时间的信息加以选择 传递性 3 信息可以借助物质载体长期累积存放,以便随时提取,纸条、磁盘文件 存储性 2 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