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中语文 抓拍时代的影子 赏析朱自清《回来杂记》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1.docVIP

2015年高中语文 抓拍时代的影子 赏析朱自清《回来杂记》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年高中语文 抓拍时代的影子 赏析朱自清《回来杂记》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1

【现代散文鉴赏10】 “抓拍”时代的影子 自称扬州人的朱自清对北平的情份很深。清华园里有使他洗心濯情的荷塘月色,西山牧场有让他幽思缭绕的白松石亭;老北平人的习俗,古都处处可寻的文化遗迹都让他依恋、挂念。正因为这样,他在抗战胜利后便急匆匆地带着全家回到北平,尽管他知道“物价象潮水一般涨,整个北平也像在潮水里晃荡着。” 朱自清在年轻时写过一首叫《自从》的新诗,诗中有这样两句:“我要我所寻的,却寻着我所不要的。”1946年10月,他重返北平时又有了同样的体验。这时的朱自清思想已经有了突破性的进步,面对国民党政府腐败治政下日渐颓衰的古城,他虽有所失望但不绝望;不再是独步月下去排遣个人的忧怨了,他用北平人熟悉的口语,述说着发人深思的市井图象。一篇《回来杂记》弥散着时代的沉重气氛,毫不含糊地表现了对反动当局的不满和对贫苦大众的同情。 这篇记实性的散文在写法上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小中见大,就事明理时不是靠抒发而用微言点拨。让读者感受的实在,领悟的分明。 一代学者把眼睛盯在吃上,高雅的文人是会撇嘴的。看了朱先生写吃的文字,你确信他的双脚是站在老百姓的圈子里的。他从“北平就是粮食贵得凶”的现象看出了危机,于是委婉地批评了上海来客的掉以轻心,一针见血地指出:“虽然只有粮食贵得凶,然而粮食是人人要吃日日要吃的。这是一个浓重的阴影,罩着北平的将来。”话不多而且平实,这有着准确的历史提前量的预言反映了朱自清在思想上的成熟。联想起不到两年后,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的悲壮一幕,真让人感慨万分。结尾还是落在吃上,写马蹄儿烧饼那些话统是道地的京腔儿,细腻的描写并不是为了显示作者的饮食文化修养,而是透过一个极细微的信息:“马蹄儿”的敛迹——“劈柴贵了”。这极细微的信息 提示人们:浓厚的阴影已遮上来了。最后一句,“芝麻酱烧饼厚,倒更管饱些。然而,然而不一样了。”自嘲,自慰,叹惋,暗示……混杂而厚重的味道都夹在烧饼里了。这语言的确可说是炉火纯青,比起他初期的“白话美文”来,有了升华。 写故宫里地摊遍布,庄严与文化被贫穷、愚昧所玩弄,作者的心在阵阵作痛。他没有激亢陈辞只是甩出一句老北京的熟语:(北平)“真‘有’它的!”愤懑借着俏皮的喷泻出来。“有”字加上引号,注进了特殊的含义,下面几处借“有”说“无”,笔锋愈发锐利。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可是没有现代社会的节奏,汽车、电车成了都市的点缀;有“大学城”、“文化城”的美称,时下却弹着“旧调”,并没有生机;有那么多学术副刊,却没有新鲜的学术空气,有的只是“北平特有的闲味儿”……这些似乎无干政局的杂事都从精神世界的角度揭示着时代的溃疡,与物质的匮乏治安的混乱迭印在一起,小中显出一个大来。看似琐事杂陈,实际内中有序。 写警察莫名其妙的恶骂,车夫对着警察背影的责问,绝非寻轶闻鄙事以快言论,他是在“抓拍”时代的影子。请注意叙事之后的一句评论—— “这儿看出了时代的影子,北平是有点儿晃荡了”。这句评论是全文的“眼”,是朱自清对北平有所失望而不绝望的注脚。基于这样的分析,我们有理由发问,开篇作者写在飞机上俯看北平的赞语难道只是为抒发江山依旧面目全非的感慨吗?不是的,那流畅优美的文字里寄托着作者的希望。这希望不仅见诸《回来杂记》,更使他生命终端熠熠闪光,“表现了我们民族英雄气概”(毛泽东语)。 【附】朱自清《回来杂记》 回到北平来,回到原来服务的学校里,好些老工友见了面用道地的北平话道:“您回来啦!”是的,回来啦。去年刚一胜利,不用说是想回来的。可是这一年来的情形使我回来的心淡了,想象中的北平,物价像潮水一般涨,整个的北平也像在潮水里晃荡着。然而我终于回来了。飞机过北平城上时,那棋盘似的房屋,那点缀看的绿树,那紫禁城,那一片黄琉璃瓦,在晚秋的夕阳里,真美。在飞机上看北平市,我还是第一次。这一看使我联带的想起北平的多少老好处,我忘怀一切,重新爱起北平来了。 在西南接到北平朋友的信,说生活虽艰难,还不至如传说之甚,说北平的街上还跟从前差不多的样子。是的,北平就是粮食贵得凶,别的还差不离儿。因为只有粮食贵得凶,所以从上海来的人,简直松了一大口气,只说“便宜呀!便宜呀!”我们从重庆来的,却没有这样胃口。再说虽然只有粮食贵得凶,然而粮食是人人要吃日日要吃的。这是一个浓重的阴影,罩着北平的将来。但是现在谁都有点儿且顾眼前,将来,管得它呢!粮食以外,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大致看来不算少;不是必需而带点儿古色古香的那就更多。旧家具,小玩意儿,在小市里,地摊上,有得挑选的,价钱合式,有时候并且很贱。这是北平老味道,就是不大有耐心去逛小市和地摊的我,也深深在领略着。从这方面看,北平算得是“有”的都市,西南几个大城比起来真寒尘相了。再去故宫一看,吓,可了不得!虽然曾游过多少次,可是从西南回来这是第一次。东西真多,小市和地摊儿自然不在话下。逛故宫简直使人不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