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毕业设计---应用于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的合成
PAGE \* MERGEFORMAT17
应用于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的合成
摘 要
太阳能电池能够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是利用太阳能资源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因其具有成本低、重量轻、制备工艺简单和可制成柔性器件等优点,已经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1]。基于窄带隙共轭聚合物给体/受体复合材料体系的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相对较高。因此,最近十年来, 材料开发的重点方向之一是发展窄带隙的聚合物给体材料,2, 1, 3-苯并噻二唑由于其具有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常被用来合成聚合物半导体作为窄带隙共聚物骨架中的电子受体单元[2],又由于其具有较强的共平面性、吸电子能力、较高的氧化电位和较好的空气稳定性, 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构建D-A型的有机共轭分子并应用于有机光电领域。
本文以邻苯二胺为起始原料, 经四步反应合成基于以苯并噻二唑为电子受体单元及噻吩组合段作为电子给体单元,构建出D-A交替共聚物——4, 7- 二(3- 己基噻吩)- 2, 1, 3-苯并噻二唑,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关键词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窄带隙聚合物电子给体单元电子受体单元
前言
1.1有机电致发光历史
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污染的可再生与清洁能源,太阳能的充分利用是解决目前人类所面临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根本途径。实现廉价的太阳能发电,是人类梦寐以求的追求。在过去几十年中,以硅基为代表的无机半导体太阳能电池技术得到充分的发展,已经实现实用化。但是,由于其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不易实现大面积器件以及制造过程中带来的严重环境污染,限制了硅基太阳能电池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1977年,Heeger[3]等人发现,聚乙炔用I2、AsF5掺杂后电导率从10~6S/cm增加到102~103S/cm,增幅达8~9个数量级,传统意义上的绝缘体表现出导体和半导体的许多光电性质,开创了导电聚合物(聚合物半导体)的新时代。1982年,Weinberger等研究了聚乙炔的光伏性质,制造出了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太阳电池,但是当时的转换效率极低(10~3%)。紧接着,Glenis等[4-5]制作了各种聚噻吩的太阳电池,当时都面临的问题是极低的开路电压和光电转换效率。1992年,Sariciftci[6]等发现2-甲氧基-5-( 2-乙基-己氧基 )-1,4-苯乙炔( MEH–PPV )与C60复合体系中存在快速光诱导电子转移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随之共轭聚合物/C60复合体系在太阳电池中的应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当时电池结构上主要采用的双层器件,而在1994年,Yu[7]等制作了第一个光伏电池,他们通过将一个MEH-PPV:C60(质量比为10:1)的混合物溶液旋涂在ITO玻璃上,再在上面蒸镀了Ca电极,获得了一个5.5mA/W的光密度,比纯聚合物的光密度高了一个数量级。限制这种电池效率的问题在于富勒烯在常见溶剂里低的溶解性,在1995年,Hummelen[8]等为解决这一问题,合成了大量的C60衍生物来增加其溶解性能,使得富勒烯组分在聚合物薄膜中的含量超过80%。
为了提高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效率,J.K.J.vanDuren[9]等人2001年首次提出了应用低能带隙聚合物来提高光富集效率,并取得了较好的光电转换效率。不过由于受所合成的低能带隙聚合物的分子量过小的影响,故效率只有1%[10]。
2000年,Padinger[11]等尝试在柔性的聚酯上制造大面积的电池,他们用MDMO-PPV和P3OT作为电子给体材料,C60或PCBM作为电子受体,制作了单层或是多层的器件结构。他们发现用多层复合体系时,活性层更加的光滑和均匀,表现出了一个在480nm下的单色光光电转换效率为1.5%。2004年,Alam[12]等利用MEH-PPV为电子供体,BBL为电子受体制作的纯聚合物双层太阳电池器件的能量转换效率达到4.6%(AM 1.5,100mW/cm2),这是聚合物双层异质结电池器件报道的最高效率。2005年,Heeger[13]课题组报道了采用新颖的器件制作方法,制作出的聚(3-己基噻吩)P3HT与PCBM掺混的本体异质结电池薄膜经150℃退火后,所得电池器件表现出高达5%的能量转换效率(AM 1.5,80mW/cm2)。几乎同时M.Reyes-Reyes等人也研究了类似的退火条件,得到了同样的结果。2009年,Heeger又报道能量转换效率6.8%的聚合物太阳电池器件。
从上述的综述可以看出,采用聚噻吩,特别是P3HT 作为电子给体材料之后,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5%~6%,但依然不能满足实用化的要求。其中,聚噻吩光吸收能力的局限也是导致低效率的原因之一。一般聚噻吩的能隙是1.9~2.0 eV,只能够吸收650 nm 以下的太阳光。而在太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某小区前期物业服务合同.doc
- 某某煤矿职业病防治规章制度.doc
- 某煤矿2011供应管理制度汇编.doc
- 某药品企业生产质量管理制度汇编.doc
- 某高速铁路制梁场工艺管理制度汇编【好】.doc
- 格力电器销售策略分析开题报告【精品毕业论文(设计)】.doc
- 椭圆中的向量问题专练.doc
- 毕业论文--基于GIS的售楼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doc
- 毕业论文--某省电子商务发展的现壮分析与发展对策.doc
- 毕业论文-浅谈汽车维修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doc
- 毕业设计论文--6000T近海油船设计【好】.doc
-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MCGS的三个水箱的液位控制系统.doc
- 水库大坝渗流及稳定分析论文.doc
- 江苏省南通市11-12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测试(语文).doc
- 江苏省太仓市11-12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
- 江苏省射阳中学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必修).doc
- 江苏省新沂市11-1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word版.doc
- 江苏省泰兴市黄桥中学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物理).doc
- 江苏省淮安七校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doc
- 江苏省滨海中学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2)卷.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