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20100609 标准化学校材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校史20100609 标准化学校材料

南平中学校史 解放前,境内教育事业比较落后。抗日战争胜利后,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南平乡教育事业发展较快,到1985年,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2005年全乡教育已形成新的规模,从办学条件、环境、教学质量诸方面走上了一个新阶段。 1958年在两条腿走路方针指引下,兴办南平第一所中学,位于南平供销社东,草木结构校舍210平方米,占地10000平方 ,时有教职工12人,学生135人。经费来源主要靠收取学费,学校生产自给、社队筹款及国家少量补助,时称南平农业中学。1964年,由县文教科拨款在当时的三个教学班中确立了初一年级为耕读班。1969年校舍迁址到南平砂石厂北侧,新建校舍1300平方米,占地面积1,37万平方米,时有教学班8个,学生310名,教师24名。 “文化大革命”中,中学教育受到严重摧残。校舍设备、图书仪器被破坏,教师及部分出身不好的学生被批斗。正常教学全部停止,闹革命。1969年公社成立文教组,号召复课闹革命,教学秩序稍有恢复。后来掀起的“批林批孔”抵“师道尊严”运动,学生中以无政府状态出现,教学秩序又受到冲击。1970年废除考试制度。升入上级学校这,由学校的工宣队、贫宣队领导小组推荐。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学校逐步肃清“左”的影响,相继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学校工作逐步走上正轨。 “文化大革命”中、后期,在太和、东兴、扶民、扶安等小学附设了初中班,称七年制学校,在固安小学附设了高中班,称九年制。是时,在公社所在地单独设立南平中学,初、高中学制名为2年。1978年在改学制,初中为3年,即“五、三、二”十年一贯制。1978年太和初中班撤销,1978年扶民初中班撤销,固安九年一贯制的中学办1985年撤并入南平中学,扶安、东兴两个初中班分别单设为初中点。 1980年秋,改革了中等教育结构,建立与普通中学相平行的职业教育体系,全县取消了部分中学的高中版,南平中学人保留1个由教育部门办的农业高中班。 随着事业的发展,出现了校舍严重不足的问题。为解决校舍不足问题,乡政府于1999年将占地3.8万平方米政府办公用房倒给了中学做校舍,是时,校舍面积达2100平方米,操场面积1.2平方米,有教学班14个,学生625名,教师49名。2002年,乡政府再次投资120万元,在原校址对面尖2000平方米教学楼,设有里、化、生实验室,电教室、微机室、综合室、附房10件,至此,中学教育校舍达标,设施齐备,条件优越,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2005年有教学班17个(东兴、扶安两个中学点8个班)学生565名,教职工41人,学历达标为90%。学校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2005年末,在长安村建立了南平中学职业技术教育长安奶牛培训基地,学生已经两次深入基地实习,并为全乡各村办培训班两期,参加培训97人次。 四、成人学校 1、农民夜校 土地改革运动之后,广大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并迫切要求在文化上翻身,村屯陆续组织起识字班,开展村除文盲运动,教师多由在乡有知识青年担任,亦有小学教师兼任,以识字为主要学习内容,每晚学习,每村参加者不下五六十人,出现了不少夫妻识字、母女同学、婆媳共读、姑嫂互教的动人事迹。年老体弱者不能到校学习,由小学生包教到户,送字上门、定期测验。1950年全乡有识字班52个,小组(2人以上)168个,学员1012人,民师35人(含小学教师兼职),送字小先生80人。 1952年在乡境推行了戚建华的“速成识字法”取得了较好成绩,红房子村刘玉堂等8名干部和民师受到县里表彰。到1958年,农民业余教育达到高潮,境内青壮年文盲基本扫除,但由于忽视了巩固提高工作,部分脱盲人员后来又出现了复盲现象。 “文化大革命”期间,扫盲工作停止,以学习毛主席语录为主。1977年后,农民业余教育开始恢复,公社组织培训了民师10期,有230人参加。1985年经省普及初等教育检查团验收,全乡基本无文盲。 2、农业技校 近年来,为使广大农民尽快致富奔小康,提高种田的科技含量,推广新技术、新方法,在东兴、扶安、乡中学建立了三所农业技校。校址设在三所中学,教师分别由乡农技发展中心及各中学兼职教师担任,从93年开始,开设了农学、蔬菜、林果、会计、缝纫、奶牛饲养、食用菌栽培、养鸡等专业,不定期的对农民进行培训。2003年东兴、扶安被确定为市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建基地3个,年培训6000人次、转移富余劳动力1000人。是年,建立农村信息网络服务中心。2004年在其校办培训班3次,培训2300人,转移富余劳动力1000人。全乡有500余人,获绿色证书。 2005年教师情况统计表 人 数 学 历 职 称 男 女 合计 初中 高中 中师 大专 大本 三级 二级 一级 高级 未定级 初 中 51 34 85 79 6 8 41 31 5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