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纪委监察局学习右玉精神演讲稿
纪委监察局学习右玉精神演讲稿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叫,来XX县纪委监察局。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实践右玉精神的人们》。 去年六月,我有幸聆听了关于右玉精神的先进事迹报告,从那时起,“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百折不挠、负重奋进、勇于争先”,便成为我工作的座右铭,时时刻刻鼓舞着我,激励着我! 同样,在我身边,也有着这样一批好党员、好干部,他们虽然没有惊天动地业绩,但他们却能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用高尚的人格和宝贵的生命诠释着右玉精神: 他叫刘建银,是应县金城镇龙泉村党支部书记。六年前,他的身份是应县“同风水产行”的老板,商界大腕,腰缠万贯,让同辈羡慕,令同行嫉妒。然而,就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却作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放弃年收入几十万元的企业,挑起了家乡“一穷二白三告状”的乱摊子。对于他的决定,妻子不理解,朋友不理解,说他是出风头、神经病。面对这一切,刘建银的解释是:能发家致富的人固然是有本事的人;能带领全村三千多父老乡亲共同致富,才是有本事的共产党人! 从二00四年起,他先后出资10多万元,为村里修公路、建学校、兴办水利,带领群众趟出了一条靠种植萝卜致富的好路子,使全村人均收入从XX年的不到2000元,增加到XX年的7000元,而他“干部清白,群众明白;干部做事,群众管钱;干部象话,群众听话”的治村经验也受到了时任市纪委书记、现市长冯改朵同志的高度赞誉。 刘建银断了自己一条财路,却为龙泉村3000多人找到了一条活路,他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右玉精神! 他叫张应生,身前系臧寨乡党委书记,他所在的臧寨乡是一个河灌区,全乡几万亩耕地全靠榆林水库灌溉。XX年春耕前夕,由于水源紧缺,“浇地难”成为困扰全乡的头等大事。张书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连续两个月没有回过一次家,日夜不停,奔波于各村之间,协调用水事宜,饿了啃一口面包,渴了喝一瓶冷水,困了就在车上打一个盹。党委秘书小王心疼地对他说:“张书记,回家休息两天,我怕你的身体吃不消……”。他随口答道:“没事儿,等浇完地再说。”然而,五月的一天,他却因劳累过度,倒在了工作岗位上,永远离开了他深爱的土地和人民,年仅48岁。妻子在整理他的遗物时,意外地在上衣口袋里发现了两颗速效救心丸,而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着:水磨村,514亩耕地未浇;花寨村,两户五保户待慰问;铁路过境,征地补偿费已到位,需立即发放……”。几年来,他一直隐瞒着自己的病情,为党,为人民默默地奉献着。全乡人民在致给他的悼词中写道:张书记,我们的好书记,你一路走好……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张应生走了,他用自己短暂的生命升华了右玉精神。 还有我们的县长王守林,XX年,他来到应县后,摆在他面前最大的问题是“穷”。由于先天资源禀赋不足,财政运行困难,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接踵而来。 面对困难,他没有退缩,而是暗下决心:咬定治“穷”不放松,大力招商引资,千方百计改变应县“一穷二白”的面貌! 为了招商引资,他要求自己和班子成员:要象雄鹰一样敏锐,蝴蝶一样缠绵,乞丐一样低三下四。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一次偶然的机会,经人介绍,他结识了省移动公司的老总高步文,在别人看来,这是一次联络私人感情的大好时机,而王县长却认为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引资机会,喋喋不休地向客人推销起了应县。三番五次,五次三番,高总在他的软磨硬泡中感动了,5700万元的农村网络工程落户应县;2000多万元的农村远程医疗项目落户应县,而且都是全省第一家!事后,高总和他说起这一段经历时,王县长呵呵一笑,诙谐地说:“我这叫感情招商嘛!” 应县的各级党员干部,就是凭着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累计吸引各类投资近150亿元。中粮集团落户应县!雅士利集团落户应县!生物橡胶注剂项目落户应县!六百万张羊皮深加工项目落户应县!太阳能单晶硅项目落户应县......这一连串激动人心的大集团、大项目,无一不是实践右玉精神的累累硕果! 让我们记住这些实践右玉精神的人们吧!让我们做一个实践右玉精神的人吧!这就是豪爽大气的风采!这就是海纳百川的情怀!这就是百折不挠的意志!这就是奋力赶超的精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