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师庆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docx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教师庆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

老教师庆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改善家居步步高  1949年5月,**解放,当时我13岁,读小学四年级。弹指一挥间,60年过去了,我从当年一个稚嫩的少年,成了鬓发皆白的古稀老人,今年已73岁。沧桑巨变,感慨万千。  刚解放,我家缺田少地,属贫下中农。八口之家,仅靠父亲在戬浜镇摆个小菜摊维持生计。住的是三间“浪头屋”,狭小、低矮、潮湿,四面透风,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冬天冷得像冰窖,夏天热得像蒸笼。“将来一定要造一栋大房子”,在我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这个朦胧的梦想。  1960年,我从安亭师范毕业,分配到当时的重点小学练西小学任教。那时家在戬浜乡下,因为家中人多房小,难以栖身,所以终年住校,很少回家。  1966年,男大当婚,婚房还是三间“浪头屋”,只是稍作粉刷,开了一扇窗,就在这老屋里生儿育女。孩子出生后,每天来往于城乡之间,一个来回10余公里。20余年,踏坏了三辆自行车,骑车路程超过两个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心中多么渴望能在**城里安个家,哪怕是一套小小的平房,但在当时只能是一种奢望。  婚后生活捉襟见肘,但想改善家居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在当时条件下,没什么赚钱的门路,要造新房谈何容易。后来与爱人学着养猪、养鸡、养兔,加上节衣缩食,好不容易攒上1500元,又向亲友借款1500元,在1976年,终于盖起了三间平房,总面积100多平方。当时成了村上的一个亮点,惹来村民们羡慕的目光,心中颇为自豪。  在城里拥有一套住房,一直是我心中的梦想,好想做个城里人。  1987年,我女儿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也当了教师,因为是“双教”终于优先分得一套位于南大街没有煤卫设施的21平方米的平房。尽管还要烧煤饼,还要倒马桶,但毕竟住到了城里,免去了长途骑车的劳顿,真是喜不自禁。  随着子女的长大,21平方米的住房实在容纳不下那么多身躯。我就下决心通过银行贷款在迎园三坊购得二室一厅的商品房。那时大部分老公房没有客厅,我家有了这很正规的厅房,还是蛮前卫的。  过了两年,教育局再次分房,由于我未分到过煤卫房,于是,将我从南大街的平房改善到仓场路一套45平方米的一室一厅。至此,我在城里有了两套住房。当城里人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喜悦荡漾在心间。  改革开放的大潮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受惠于千家万户。我们家随着子女参加工作,经济条件好转了,二室一厅的住房又不满足了,于是又将小房子卖掉,购入现住嘉源小区120余平方米的3室2厅2卫的大房。此房宽敞、明亮、舒适,与儿子、儿媳、孙女共住一起,五口之家其乐融融。  去年10月,戬浜老家又传来好消息,按马陆镇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的规划,我家那三间平房将要动迁。现已办好手续,签好协议,我家将分得180平方米的复式房,据说是4室2厅3卫。到时,我们老俩口将搬回老家——叶落归根,到复式房里颐养天年。现嘉源的房子让儿子、儿媳和孙女一家三口独享。  建房很艰难,分房得改善,购房住大房,动迁更理想。这就是家居步步高!  **解放60年,改革开放30年,家居条件变又变,心中感慨万万千!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