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体系搭建成果发表130116.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能源体系搭建成果发表130116

* * * * 2012年中国一汽专家人才 项目成果发表 姓 名:XXX 单 位:一汽轿车技术部 项目名称: 能源过程技术管理体系构建及初期试点 目 录 第一部分:个人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项目成果发表 1、项目名称 2、项目背景 3、项目拟实现目标 4、本人承担的任务及担任角色 5、对策与实施状况 6、结果评价 7、成果巩固及下一步工作 8、总结 一、基本情况 起止时间 所在部门、科室 岗位 核心工作职责 1985.7-1988.6 一汽底盘分厂动力科 动力员 电气维修、改造设计 1988.6-2002.6 一汽第二发动机厂机动科 主管电子技术员 设备维修、电子维修、改造设计、设备技术管理 2002.6-2009.2 轿车公司工厂服务部设备工装科 业务主任 设备维修、设备技术管理 2009.2- 轿车公司技术部设备设施科 主管电子技术员 设备维修、生产准备、体系规划、设备技术管理、能源管理、培训 2、工作经历 1、自然情况 第一部分:个人基本情况 岗位 主管电子技术员 吉林工业大学 毕 业 学 校 工业电气自动化 所 学 专 业 本科 最 高 学 历 研究员高工 职 称 1985.7.11 参加工作 时 间 汉 民 族 中共党员 政 治 面 貌 照片 1964.4.18 出生年月 男 性 别 XXX 姓名 二、三年内重要奖励及获奖学术成果:   1、2011年集团公司模范党员,及两届轿车公司优秀党员   2、2010年“一汽集团全员效率维护(TPM)实用指导手册”,集团科技创新三等奖   3、2012年,补选国家设备维修协会学会委员   4、2012年,补选吉林省国家自然科学成果奖评委   5、三年内在国家学术年会、期刊发表论文9篇   6、2010年11月,国家设备管理协会TPM创新奖 第一部分:个人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项目成果发表 一、项目名称:能源过程技术管理体系构建及初期试点 二、项目背景 二工厂消耗情况 一工厂消耗情况 2011年一、二工厂合计消耗1.7亿元 建设过度留余量,是造成能耗过高的前期因素。 大部分设备节假日及休班不关机,存在待机损耗。 重点耗能设备简单运行,没有根据需要建立的现地现物的节能运行体制。 仪表计量误差监管没有形成机制。 由于不直接影响生产,工厂内节能设备、仪表、站房点检和投入不到位,传输损耗控制不力。 设备使用和劣化造成的跑冒滴漏未引起充分重视。 再生性浪费,部分余热、水被简单废弃,一次性建设投资大多数不考虑能源使用的再生利用。 临时性生产、工程造成的动能临时使用的浪费。 全员节能意识不到位,办公、生活设备不使用时空载运行现象比较普遍。 建立一个精益、适用的能源管理体系 ●存在主要问题 第二部分:项目成果发表 第二部分:项目成果发表 三、项目拟实现目标   管理目标:完成能源管理流程及相关标准:    1)体系设计,完成流程编制;    2)确定消耗过程管理相关方法,并制定管理规定;    3)前期规划、过程评价标准文件。   成本目标:以下为KPI关注项    一工厂单耗:573.14元/辆    二工厂单耗:599.58元/辆    技术部消耗:6416.41万元(7515下调)    采暖降成本:200万元 第二部分:项目成果发表 四、本人承担的任务及担任角色   受部领导委托,作为部门难点工作的专家支持,借用技术方法,介入能源管理体系重新搭建工作。   1)负责指导能源规划、预算及部分参与管理活动过程;   2)通过技术分析,查找原有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重新规划能源管理体系,提出《2012年能源管理方案》、《能源管理推进计划》;   3)主持编制《能源管理程序》、《动能临时使用管理程序》、《能源使用管理规定》;   4)指导编制《能源评价管理办法》、《能源评价细则》;   5)指导能源组按新体系方法落实、推进相关能源管理、节能活动。 第二部分:项目成果发表 五、对策与实施状况 (一)从技术分析开始,确认我们的能源到底消耗到了哪里? 循环/再生利用不足。 基本损耗 生产过程用于产出产品必须的损耗 空载损耗 生产、生活停顿期间,不关闭能源的损耗 传输损耗 能源传输过程中,消耗在传输网络上的损耗 过配损耗 装机容量超过实际需要的过配置带来的损耗 交叉损耗 生产期间,不合理交叉及待机损耗 效率损耗 耗能设备用能效率不足带来的损耗 余值损耗 能源使用后,剩余残余能源直接被排放的损耗 泄漏损耗 传输网络的节点泄漏造成的损耗 特性损耗 供能设备属性(如功率因素)带来的必然损耗 节能产品因投入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