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天天的信(二)读纪念刘和珍君随想.docVIP

我和天天的信(二)读纪念刘和珍君随想.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和天天的信(二)读纪念刘和珍君随想

关于民族的自豪感,归属感与责任感 ——读纪念刘和珍君随想 上课的时候,老师提问,读完课文后,有何感想?我没有举手,因为时间短,我没想好,但其实心中,颇为之触动,而且,好像其他同学发言的时候并没有提到。 第一遍读的时候,没有看注解,当时读完的感觉像发言回答问题的同学一样,有敬佩,有气愤,有悲哀,但第二遍读,我看到了注解的时候,一句话使我久久不能移开视线。 “当时北京各界,为反对日本政府侵犯中国主权,前往段祺瑞执政府请愿。” 也就是说,整件事的起因,不是刘和珍等人去段执政府请愿,而是因为日本政府侵犯中国主权,所以刘和珍等爱国青年对此作出反抗。 这是怎样的勇气与魄力?这是怎样的认识与觉悟?在人们随意闲谈,甚至流言四起,连执政府都换了旗帜时,他们能勇敢的站出来,为自己的信仰发声,他们的信仰,叫中国。 还有一个细节是值得一提的,鲁迅先生的文章在现在的地位是极高的,人们欣赏他的文笔,赞赏他的观点,但在那个时候,先生编辑的期刊并不怎么受人喜爱,人们看不懂,不愿看,所以去销行寥落。然而,在那样艰难的生活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这也体现了刘和珍君不同于他人的思想和见地。 上课讲到刘和珍君的特点,说她温和善良,追求进步,渴求真理,具有斗争精神等等,这些我都很赞同,但这个人在我感觉,体现出来更多的,是她骨子里透出来的对民族的自豪感,归属感与责任感,可以说,这些无论是对于哪个国家、哪个民族来讲,其地位都应是灵魂一般的,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气韵。 关于民族的自豪感,归属感与责任感,这里,不多论述,但就此文,还能想到的是现状。 刘和珍君生活的年代,人们是沉默甚而麻木的,但随着时代的推进,人们在慢慢的改变,大约十年前流行过一个词,叫“愤青”,这是一个不错的思想苏醒的开端,但,不是成熟的觉悟,普京说过,没有实力的愤怒毫无意义!所以仅靠愤怒并不能解决问题。 不过人们还在成长,这两年越来越多的文章、观点、声音,在唤醒中华民族,唤醒人们应有的自豪感与归属感!而有了这些,社会才会有更大的进步。 所以,未来光明,崛起在即! 2017年10月25号 天天: 很高兴你愿意跟我分享你的周记,虽然附带布置了写“读后感”这样一个对我来说并不轻松的任务。 说实话,看完文章的第一感觉还是蛮欣慰的。不仅体会到了你在表达过程中直抒胸臆的畅快,更因为透过文字感受到了你丰富的精神世界和日渐成熟的思想。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是的,和你一样,曾经的我也被这些句子深深地打动,并相信这样的文字应该是青年一代精神启蒙的重要一课;和你一样,我也认为“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的刘和珍君和她那些手无寸铁,为了民族大义慷慨赴死的同学们是那个时代真正的勇士;和你一样,我也会为这些浸染着血色的文字愤懑,并觉得即便是在现在这样的和平年代,也还是需要这样的思想和文字来抵御那些世故、圆滑、冷漠、自私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 因为正义可能会迟到,但从不缺席,也无法豁免罪恶。正如林贤治所说:“我们身上没有一点战斗的因子,我们已经失去了感受的能力。” 你在文中多次提到“民族的自豪感,归属感与责任感”,可问题的关键在于有着这样“民族的自豪感,归属感与责任感”的人们是否洞察自己到底为谁而战,抑或该用怎样的方式出征,以达成拯救当时已陷于危难的中华民族不受列强铁蹄涂炭,并建设推进整个民族发展的美好愿望? 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过那段历史,但我想,凭借对众多史料的考证和研究,你是能够作出是非善恶的判断的。 只是文章提及的那段历史,我还留有多年未解的几个疑惑,还请你在探寻的过程中一并帮助解答: 一是,《中国近现代出版史》称1920年全国报刊杂志有一千多种,甚至“每隔两三天就有一种新刊物问世”。为什么那么黑暗专制的时期,段执政府还力主彻底开放报禁,能容得下鲁迅及媒体们发出有违主流意识的声音? 二是,无论是出于军阀本性、还是维护政府的威严、国家的稳定和谐,作为当时最高权柄执掌者的段祺瑞都可以出面平息整个事态,为什么会在事后长跪不起,黯然辞去官位? 三是,当时的段执政府是否真的接受了外国公使团的“最后通牒”,答应了列强的要求,并下令枪杀请愿民众,如果没有,那整个事件的操纵者又是谁? 四是,北洋时期,诸如袁世凯、段祺瑞等几代当家军阀,权倾一朝时所表现出的对民国政体、对思想传播、学校管理的主张以及对舆论和法律的态度,跟传统专制王朝的执权者一样吗? 五是,为什么那样的年代却催生了一代如章太炎、蔡元培、胡适、陈寅恪、梁漱溟、鲁迅、梁启超等与今天的学人相比,风度、气质、胸襟、学识和情趣迥然不同,在生命底色里都坚守着一个“士”字的大家? 你说的对,或许愤慨的情绪只 “是一个不错的思想苏醒的开端,但,

文档评论(0)

ctuorn037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