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团委书记事迹材料-青春铸丰碑.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乡镇团委书记事迹材料-青春铸丰碑

乡镇团委书记事迹材料:青春铸丰碑青春铸丰碑——记淮阳县刘振屯乡团委书记刘其峰  在豫东平原地处黄河故道上的淮阳县刘振屯乡,有一个平凡的年轻人,他的不平凡工作业绩,令众多的有志青年钦佩不已。他就是扎根基层,用青春铸就丰碑的市“优秀团干部”、县“优秀共产党员”、刘振屯乡团委书记刘其峰。  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一种立志改变农村现状的火热愿望,使他无怨无悔地扎根农村,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的青春才智。他28岁任刘振屯乡团委书记,迄今已3个春秋。近十年来,他不仅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而且严于律自己,以严谨的学风、端正的党风坚持不懈地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勤奋耕耘。尤其近几年,他以顽强的意志探索和实践农村工作方法和方式,以超常的秉性始终坚持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切实提高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并在五彩缤纷的社会氛围中,一如继往地保持与党中央及各级党委、政府言行一致。最令刘振屯乡干部群众所称道的是:在不足80平方公里的热土上,他的足迹踏遍全乡26个行政村的街头巷尾,村庄院户有他工作的背影,年年岁岁留下他桩桩件件感人至深的故事。(一)  刘其峰上任刘振屯乡团委书记之初,给他的第一印像是全乡中青年群众思想陈旧,不思进取,赌博、酗酒、打架斗欧、攀比摆阔之风盛行。更有甚者,一些青年经不住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吃喝玩乐、游手好闲或偷盗抢劫,走上了令人可悲的违法犯罪道路。面对这种状况,他首先对全乡26个行政村的团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并写出了内容详实的调查报告,其次,对各个行政村团员青年文化、思想素质划类排序,并查找出存在问题的症结和原因。根据自己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他向乡党委提出了《关于加强青少年道德规范教育,努力转变社会风气的建议》,受到党委和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重视,于是,他采取因村施治、因人施教的方法,主动联合工会、妇联、司法、教育等部门,在全乡倡导开展起“反封建迷信、树文明新风,争做四有新人”为主题的社会大讨论,在活动中,他不畏困难,不畏路途劳顿,坚持巡回各村举办法纪知识、移风易俗、科技致富演讲报告,现身说教,爱党、爱国,明礼诚信、勤俭持家、守法致富的重大意义。一次,他在宋桥行政村开展爱国守法教育时身患感冒疾病,却不顾众人的劝阻坚持到报告会结束。  为唤醒全乡青年建设精神文明意识,刘其峰还利用工作之余时间,收集整理身边典型事例,编写乡土教材,组织民间艺人以群众喜欢乐见的快板书、曲艺坠子等形式,宣传到田间地关、村头巷尾,很快在全乡引起强烈反响。为提高全民科技致富水平,他采取聘请专家、技术员来乡举办实用技术讲座,组织科技致富能手巡回作报告等措施,教育全乡青年崇尚科学,发挥优势,科技兴家。3年来,刘其峰参与组织开展送科技、送法律、送文化下乡达30多场次,使全乡26个行政村团支部建起“青年之家”、“文明公民夜校”,使95%以上的中青年农民人均掌握1—2项实用新技术。(二)  抓典型,树标兵,充分发挥团员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是刘其峰抓团建的工作重心。为此,他从强化引团委自身建设入手,竭诚为全乡团员青年发展市场经济提供优质服务。在他的倡导下,乡团委一班人根据各自的优势,每人联系三至五个团部、10名团员青年,并建立健全了扶贫助困联系卡制度。张腰庄、泥河两个行政村群众富有养猪的传统习惯,刘其峰就主动深入这两个村团员青年中,建议他们走规模养殖、集约经营之路。为解决部分团员青年养猪生产资金投入难题,他求亲拜友,疏通各种关系先后解决贷款20多万元,扶持张欣等21名青年相继建起了养猪场,年出栏生猪2000多头,纯收户均1万多元,一举脱贫致富。  买臣、赵洼、刘楼三个村是远近出了名的瓜菜生产专业村。由于受种植不科学、管理松散、信息不灵等因素的影响,以致效益不高。为提高菜农收入,1998年,刘其峰先后组织150多名团员青年赴山东寿光参观学习日光温室生产技术,并聘请4名技术员现场指导。当年建起塑料大棚180个,实现一年五种五收,亩均效益近万元。买臣一组青年农民彭作俊对种植地膜西瓜有特长,但愁于资金投入不足。刘其峰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拿出自己的500元工资,帮助其种植双膜无籽西瓜3亩,还不定期到他的瓜田进行技术指导,使彭作俊的西瓜获得丰产丰收,亩均收入4000元。于是,他及时抓住彭作俊这一典型,在全乡普遍推广。三年来,全乡无籽西瓜种植面积连年扩大,有118户农民靠种植地膜西瓜致富发家。(三)  两个文明一齐抓,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是刘其峰一贯工作的原则。在他的建议下,18个村团部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农技协会”;6个行政村团部以团员青年为骨干建起“共青团科技示范园区”和“共青团民营工业基地”。与此同时,刘其峰还在乡1.2万团员青年中开展“十带头”活动,自发捐款3万多元为全乡219名家庭困难的中小学生解决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